约翰有些感慨,刚才还在书房里听米德尔顿说了那么多马歇尔与麦克阿瑟明争暗斗的往事,没想到一转头他自己就遇到了。
马歇尔这次的动作还真够快的。麦克阿瑟都还没上任呢,刚要召集一帮故交旧部,他就出招了。而且选择的突破口也颇为巧妙。
作为与米德尔顿的老相识,马歇尔当然知道对方的底细。虽然米德尔顿和麦克阿瑟渊源颇深,但归根结蒂他是老范家培养起来的。约翰这个老范家的新一代领军人物,完全由能力影响和左右米德尔顿的选择。而且通过他这个中间人,又恰好可以让布莱德利与米德尔顿顺理成章地建立某种联系。
能想出这招,约翰还是满佩服马歇尔的。不过他佩服的不是对方老谋深算,而是马歇尔明明有能力直接干预米德尔顿的任命,但他并没有这么做。
显然,直接干预任命这个办法是最直接有效的。但为了避免刺激到麦克阿瑟,让原本就很紧张的远东备战工作再生波折,马歇尔选择了放弃。尤其可见,仅就顾全大局这一点,马歇尔确实是胜过麦克阿瑟一筹。
约翰只所以敢这么快就下如此判断,除了米德尔顿这件事,还因为历史上,马歇尔确实曾经两次出手帮助过麦克阿瑟。
一次是1942年菲律宾沦陷的时候。当时,美国政府和军队高层都很清楚,保住菲律宾是不可能的,要把几万军队从包围中撤出来也很困难。他们已经做出了放弃菲律宾,退守澳大利亚的战略决策。唯一的问题是,一直宣称要与菲律宾同存亡的麦克阿瑟怎么办。
很多人,包括罗斯福总统和作战厅长(珍珠港事件后,参谋部作战计划处升格为作战厅)艾森豪威尔,都主张放弃麦克阿瑟算了。他们认为作为部队的最高指挥官抛弃自己的部下一个人从敌人面前逃走,无论对国家、对军队、还是对麦克阿瑟个人都是不名誉的事。所以,干脆就让麦克阿瑟做烈士好了。
那时,马歇尔是完全有机会顺水推舟,置麦克阿瑟于死地的。但是他却考虑到美国当时正接连打败仗,士气十分低落。如果再让麦克阿瑟这样一个战区最高指挥官战死或被日本俘虏,部队的士气会更雪上加霜,在宣传上也会让美国会落入非常不利的局面。
所以,马歇尔力排众议,反对放弃麦克阿瑟。为了给把名誉看的比命都重要的麦克阿瑟找个台阶,马歇尔还在最后关头将其任命为了司令部设在澳大利亚的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这样一来,麦克阿瑟去澳大利亚就不是逃跑而是去上任的了。
另一次,是1944年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关于是否攻打菲律宾的纷争。当时,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对进军路线产生了严重分歧,麦克阿瑟要先打菲律宾,尼米兹则主张跳过菲律宾。最后,马歇尔为了陆军的团结,站在了麦克阿瑟一边(毕竟海军那边有海军作战部长撑腰就好了,作为陆军参谋长不能不站在陆军一边),帮助其赢得了“菲律宾解放者”的称号。
约翰还在那翻阅着来自前世的记忆,突然,他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布莱德利夫妇是怎么知道米德尔顿在他这的。他离开克莱博军营的时候,可没跟布莱德利说啊。
这个发现让约翰一下子坐了起来。莫非,米德尔顿来亚历山大本来就是为了见布莱德利的?自己只不过是个幌子而已?也许,米德尔顿压根就没想去菲律宾,毕竟麦克阿瑟并不能算是什么好上司。
可是米德尔顿之前为什么没有对他明说呢?这里面,还有什么隐情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