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掩门,雨水淋立春。
对于耕耘农田的老农而言,春雨之贵,不亚于见到就能使人心痒痒的银子银两,所谓春雨贵如油,每年秋丰收成如何,就看于年末的大雪是否映来年,春雨是否如期而至。
泰天五年,对于农夫而言是个好年,刚至立春,为这年就开出了个好兆头,春雨满长安,淅淅沥沥,和风同雨。
长安城外的村落处,在村吏的带领下,各地农夫已经给自家耕牛脖颈处披上了红绸,更是拿出了一个冬季都不曾碰过的犁稿,伴随着滴答在身上说不出惬意的小雨,集聚田间。
随着一声高亢拉长的开犁,和伴着如同春雷轰响的鼓声,几个脸上收不住憨厚笑脸的老农象征性的在自家耕牛身上轻轻抹上一鞭,寓意开田。
也就要开始长达数月的田间劳作了。
长安城中,繁荣依旧。
函谷关的叛乱和从遥远幽州传来的匈奴南下没让这座天下第一城的百姓们感到慌乱,似乎是听多了关于凉州叛乱和江南逆王谋反的消息,有些虱子多了不痒的嫌疑,皆是坦然处之,除了多谢和亲戚朋友茶余饭后的谈资外,再无半点影响。
毕竟,长安城即便在大汉国难临头之时,也不曾被攻陷,偌大的长安城里更没有一个人会觉得有一天战火会烧到司州境内。
不光市井间的百姓深以为然,长安城中大大小小千号官宦清贵,亦是不曾忧虑,庙堂之上仍是在勾心斗角,各党派之间仍旧是明枪暗箭,御史台的那些清流谏官自年关之即歇息了几日后,又开始润笔磨墨准备参本朝中那些不检点的大人。
好不热闹。
或许在这些生来就钟鸣鼎食,簪缨世族的大人心中,这才是一个辉煌帝国该有的气象。
大汉旧规,君子六艺,士子必习。而天子更要敢为天下先,以做楷模,故而历代大汉天子皆能上马挽弓,展露骑射之术。
每隔三年,当以携文武百官秋狩,而每年则定有春授习俗。
在立春当日天子携宗亲百人先往钦安殿祭奠历代祖先,随后与文武百官一同乘座驾从东直门进入长安东郊的猎场禁地,进行为期三日的狩猎仪式。
特别在当下的多事之秋中,此举更能安抚人心,即便勉勤殿中尚有成堆的奏折还有待天子批注,心力交瘁下年轻的泰天皇帝仍然准时准点出现在钦安殿前,在三公九卿以及久居长安的国戚陪同下,上捻三炷朝天香,告祭大汉自千年前开朝至今已有的三十二位先帝。
待到这个繁琐过程结束后,长安小雨淅淅,在五千禁卫军的护卫下,八匹各色御马拉乘的天子九龙车辇位列在前,身后跟同着文武百官一同前往东郊猎场。
这个虽在人间烟火气息浓厚的长安城边上,却被视为皇家禁地的百里山林里珍奇野兽数不数胜,向来被皇家看作是禁脔之地,任凭你功勋煊赫,家世超凡,胆敢擅自踏步入内,一样是诛九族的罪责。
旌旗招展,华盖如云。
这场整个长安权贵都会到临的春狩仪式在正午时分天子站在车辇上,拉开金丝缠绕的百尊弓,朝东射出一支火矢后,在东直道两旁数千禁卫军随从齐声呐喊助威下,正式开始。
仪表堂堂的怡亲王是满城皆知的殊荣亲胄,天子对其信任有佳,更是得以能和天子共乘龙辇的幸运儿。
看着这位年长不了几天的皇兄因为久在奏折里忙碌,连抬头的闲暇功夫都没有。拉开其实不到一石半张力的百尊弓后已经是脸色微红,轻轻喘息,在满街喝彩中轻唤道:“陛下?”
天子放下百尊弓后,面色沉稳,均匀了吐息后小声道:“没事,刘家虽不尚武,可历代皇帝都能上马杀敌,文治国,武安邦。朕即便不如先帝,也绝不会连这一张轻弓都拉不开。”
怡亲王心底暗自叹息,他这位年纪轻轻便承受一国担子的皇兄,实在太要强了。
龙辇之后,便是紧跟其后的三公。
太尉令狐雄,大司空王焕然、大司马方庭之。
三根帝国栋梁紧跟其后,看见天子射弓之后表情各异。
伴随着举道的锣鼓声响,露出东直道朱墙丈长的旗幡继续缓缓移动。
大司马方庭之在经过东直门时,和城关前俯首迎驾的御林将军魏参四目相视,一切尽在不言中。
褪去一身殊荣华贵大红袍的方庭之便装上阵,腰间挎着一把镶嵌东海明珠的宝剑,他面色从容,踱步不紧不慢,和两位相同身份的大人几乎迈着同样步伐跟随其后,但藏匿在宽大锦衣袖口中的双手止不住的颤抖。
今日不论事成事败,他的名字注定要留在青史之中。
这怎能让他不激动?
过了东直门,车队行过吊桥后,便到了东郊猎场,早就将猎场围好的御林军拉开阵势,在东直门外尽皆铁甲俯首,高呼吾皇万岁。
这山呼海啸的气势,比起十几年前远在北原之上燕勒山的那场举国远征,也相差无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