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和乡下少年的对话,张永都听在耳朵里,他是太监,只负责监军。也就是说,他只需要盯着王守仁和朱诚这些高级将领即可,若有异动,立即诛杀。至于守城,他是完全没有责任的,也没有那个能力。
倘若五里寨城破,张提督也会以身殉国,这同样是监军的职责。当然,厚着脸皮逃回朱寿身边,也不是不可以,不过在老刘没死之前,老张可抹不下那个面子。
王守仁和杨一清的通敌勾当,他也清清楚楚。监军监成第二太监的张永,自然明白这两个人的苦心。因此他并没有动用监军的权力,反而是默许了他们的行为。
从这一点上看来,张提督也有被株连的危险。
前些日子,李东阳李毒蛇曾经有句评价,从京师传来:“应宁、伯安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如今两人齐聚于大同,圣上可无忧亦。”
刘老大不让这两个灾星回京师,也是看出了他们的才能,若是让老刘知道此中关节,那杨、王两人的性命,可就没法保全了。
刘老大的党羽无处不在,最迟三日,朱寿的案头,就必将接到雪花般飞来的弹劾奏折,不杀这两个通番奸臣,肯定不会罢休。
张提督看了一眼身侧的王守仁,这个非常高大的中年人,原本猛虎一样的身躯,已经瘦成了竹杆,无数的守城血战,耗尽了他的体力,穿着馊得发臭的官衣,孤独地站在那儿,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延绥副总兵朱诚站在两人身边,见皇帝并没有按照官场规则,跟三人先说话,而是去跟一个小兵聊得不亦乐乎,不由得心中一片冰凉,知道此次凶多吉少。…。
他的两个老大,一齐通敌,应州城那些被他抢得精光的大户,谁在朝中没个可以声援的故旧?只要皇帝一下旨,必定是痛打落水狗,他这条小命,十成之中,已经去了九成。
朱寿并不是什么政治高手,但是基本的政治常识,他早就融汇贯通了。
必须处罚杨一清和王守仁,这是维护皇权的需要,也是大明政治规则的需要。因此朱寿就算是知道杨、王两人的苦衷,他也必须对这两人的行为进行严惩。
但是杨、王两人皆立下大功,若不是有他们在,小王子早就攻破了应州,断了朱寿的后路。带着大军跟蒙古人玩捉迷藏?朱寿和那群宿将们,可不是傻子。
因此对这两人的处罚力度,又不能过重,否则会让人看轻朱寿的能力。
重不得,也轻不得,看着三个脸色各异的应州主将,朱寿的头有点痛。
“王守仁,”随着朱寿低沉而缓慢的声音,陈敬连忙拿出几本奏折,丢在王守仁面前,“这些是弹劾你里通蒙古的折子,你有何辩解之冤?”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应州五里寨大战了打了这么多天,周边的州县,早就有想搞掉王钦差的官僚们,找出几本有名有姓的奏折,对于内行厂老大陈提督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
“臣知罪。”王守仁既不申辩,也不大声喊叫,只是将自己的官帽摘下,盯着上面的血泥印子,默然不语。
朱寿见王圣人一点都不配合,气得笑了,问道:“何罪?”
王守仁沉声道:“一万七千七百二十四名天朝将士,在臣的麾下,苦战八日七夜,致使参将李宏、指挥使朱政等诸位英烈,不幸殉国,存活至今者,不足三千人,此乃臣第一大罪。”
朱寿被王圣人报出的数字吓了一跳,他进五里寨之时,围着城池的无数两族战士尸体,早就被收拾得干干净净。
一个小小的五里寨,居然能被王守仁玩出这么多花样,以弱势兵力和卫所兵,居然击退了小王子的劲旅,这老小子还是不是人?
“从应州全境的大户人家中,借出银两和人手,以给付士卒的赏银和俸禄,不遵王法,骚扰乡邻,此乃臣第二大罪。”
听到王圣人给出的两条大罪,朱寿会意地点了点头:“宣,王守仁通番卖国,查无实据,不予追究。但其指挥不力、惊扰驻地父老,罪证确凿,着革去钦差一职,贬为庶人,发配千里,至吉安府庐陵县。”
历史绕了一圈,又将王守仁送到了他的一战成名之地,江西!
王伯安老先生注定跟边军悍卒无法结缘,因为江西的卫所兵,比大同府的卫所兵更加腐败不堪。而且北寘鐇、南宸濠,这两个王爷,照样不是吃白饭的。
王圣人将以什么样的手段崛起于江湖呢?留待后文分解。
皇帝处理王守仁的时候,诸位大佬视若无睹,他们大多数都不是刘党,皇帝既然存心放水,此时凑过去,不免有被一脚踢到脸面的危险。
因此在处理张永时,朱寿的手段就自然多了:“宣,监军张永,玩忽职守,本应严惩,不过视其守城略有微功,着其即刻赶往威远卫,核实杨一清通番案!”
张永是谁?太监第二人,手下门生无数,党羽虽然不及老刘,也不会少上多少。最重要的,是他跟皇帝的关系,亲如家人。
别说他玩忽职守,就是真把应州丢了,他厚着脸逃回来,朱寿也不会惩罚他,顶天就是送他到南京养老罢了。在某些方面,朱寿跟朱厚照一样,对身边的太监们,都有种说不清的情愫。
不过皇帝并不知道的是,杨一清和张永,兜兜转转,终于胜利会师了。
他们共同努力,争当好基友,吹响了刘老大的葬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