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在季平子那里的碰壁,孔子更是深刻地意识到了一个道理:只有出仕,才是唯一救世的方法。单单凭借个人的坚守,是很难成功的。
只有寻找一个好的君王作为依靠,才能推广自己的学术思想和主张。
他自己就是个很好地例子,以前的时候,他是个儒生,靠给别人家里办理丧事为生。因为勤快、多才多艺,又懂得丧葬礼仪,所以很得别人的喜欢。因此!渐渐地有了名声。
可他不想要这样地名声,因为!从事儒生职业,是生活逼迫。他是士,不是儒生。士级身份的人,就应该从事与身份相配的职业。
所以!他放弃了收入颇丰的儒生职业,决定从事教育事业,办私学。
在离开鲁国去宋国的时候,他面向家乡,发下誓言,一定要以一个全新的身份,出现在鲁国,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他要彻底地改变自己。
到了宋国祖籍后,他得到了父亲世交的关照,不仅迎娶了亓官氏为妻。在事业上,也有了一个开始。
在宋国期间,他就开始从事教育事业了。他办了私学,教授了一批学生。
后来!亓官氏有了身孕,他不得不回鲁国。
回到鲁国后的他,一心想着办私学的事。可是?由于没有人相信他,他招收不到学生,没有人愿意把娃送过来,到他的学堂来上学。
在这段漫长的等待时间里,他才知道,影响力的重要性。
以前干儒生的影响力,只能在那个职业范围内有影响力,却不能把那个影响力带到这个方面来。
他要是放弃办私学的想法,继续从来儒生职业,他一样能够有影响力。可是!他决定改变了。所以!宁可穷,哪怕生存下去都很困难,他都要坚持。
无奈之下,他才继续在鲁国做官的,在鲁昭公的手下做事,领取一份俸禄,以此来维持生计。
本来!他是不想从政的,不想在鲁国做官的。只想办自己的私学,以自己的能力谋生。结果!因为影响力不够,失败了。
后来!他的第一批学生毕业了,到社会上去做事,得到了雇主的夸奖。学生的出名,才给他带来了声誉,他的生源才多了起来。
后来把私学办到曲阜城来了,生源更多了,他的名声也更大了。在官场上,他的官职也做大了,能够进入太庙,做些礼仪方面的事。
可这个时候的他,人生又进入了迷茫期。他不知道:自己这种生活方式怎么样?能不能救世?
有很长一段时间,他在思考这个问题。
最后!他还是怀疑:自己的这种生活方式,是拯救不了这个世界的。因为!他是个小人物,人微权轻,没有人吊你,你永远只是配角,只是给别人跑腿办事的小人物。要是这样下去,你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
当然!要是没有拯救天下苍生的想法,简单地只是为了活着,这样地生活已经很好了。甚至!私学都不会办了。只要老老实实地听从上级领导的话,认真做事,凭借这一份俸禄,就可以让一家人生活无忧。
如果人生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只是为了活着。那么!这样地生活就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