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个小官吏,薪水是不多的,根本拿不出来。家里开的私学,学费刚刚持平,交学费的人刚刚补贴了那些没有交学费的人,根本没有积余。
“呵呵!”方基石笑道:“这个不成问题!成交!买了!”
按照鲁国当时的律法办理了产权过户手续,一百斤生铜,自然是鲁昭公出的,从方基石放在他那里的礼金中取出。房子的主人变成了方基石,而以后这处房子,却变成了孔子的家。
后来的方基石,一直住在乡下。他的两个妾室,都不愿意再回到曲阜城居住,更不愿意回到鲁宫中生活。
而孔子则相反!全家搬进曲阜城。乡下的家,成为他的一个教学点。郊游的时候,练习射箭的时候,他才带着学生到乡下老家来。
后来的孔子,自从搬到曲阜城来办学的孔子,就不再招收幼儿了,只收小学生和识字的大学生。方基石的两个妾室,一直住在乡下,继续办幼儿园。当然!她们只招收本村的幼儿,不招收外地的。
教育从娃娃抓起,幼儿教育也很重要。
两个妾室继续办幼儿园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不愿意再回曲阜城居住,不愿意回到鲁宫中居住。
鲁宫中的生活,虽然不愁吃不愁穿,可寄人篱下,没有自由是小,还时刻有着生命之忧。自幼在鲁宫中长大的她们,宁愿在家乡穷一辈子,也不愿意再过鲁宫中那种让外人羡慕的生活。
在乡下办幼儿园,不但快乐,更自由。而且!还能为别人减轻生活负担、教育负担,还能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房子买下来后,把几根顶梁柱换了,再把房顶上翻新一下。再把房子里里外外粉刷一下,就变成了新房。
那个时候没有环保意志,刚刚粉刷后孔子就把家搬过来了。学堂,也随之搬了过来。
五间门面房,四间用于出租。中间一间,改装成院子的门楼房。其实!只有四间门面房。以前齐国人居住的时候,因为是自己家,中间这间的后面有一个门直通后院。在朝大街的一侧,有一个偏门,用于马车的进出,方便装卸货物什么地,以及闲杂人员出入。重要人物,都是从店堂这边进入后院,再到后面的客厅的。
孔子是以租户的身份进驻的,他不是房子的主人,房主是方基石。房主方基石把房子翻新后,他进来了只进行了一下“改造”,把仓库改装成“教室”。院子也进行了改装,变成了“操场”。
其他地方,也作了一些改动。
比如说!楼上,改装成学生宿舍,收费的宿舍。有钱的学生住上面单间,没有钱的学生免费住“车夫房”、“下人房”。
宿舍收费,也是孔子的一项收入,变相地收了学生的学费。
孔子与亓官氏以及孔鲤、侄女(孟皮的女儿)住一楼朝阳、明亮的地方。
孔子私学接待处,就设在中间那间改装后的门面房里。大门口摆放着一个大案几,案几前后都铺着席位,一个负责人和一个服侍的学生。负责人负责解答咨询者的疑问,学生负责服侍。只有遇上解决不了的问题,才问孔子。
孔子的私学,就这么在曲阜城内办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