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对了!孔子他!现在改行当教书先生了!这不是?阿毛他们就是孔子的学生!这不?阿毛以前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就是一个小傻比,现在!阿毛懂礼了。人啊!是要教育的!不教育哪里能成人呢?现在!我告诉你!他不再是孔丘了!他是孔子!子!你下次看见他,一定要叫他孔子!不然?会有人背后骂你的!”
“呵呵呵!”那人听了,不当回事地笑了起来。
在他的印象中,孔丘就是孔丘,是个儒生,永远不会是子!他是看着孔丘长大的,看着孔丘怎么给别人吹喇叭的,看着孔丘是如此殷勤地给别人家干活的……
在他的印象中,孔丘永远是孔丘,不会是孔子。
不管怎么说,理智的人还是认为,阿毛等人变得如此聪明,都是因为接受了孔子的教育。因此!大多数家长都是认可孔子的功劳的。也因此!孔子的名气慢慢地传播了开来。
公元前525年,鲁昭公十七年,孔子招收了十几个外地住宿学生。
其实!在公元前526年,也就是鲁昭公十六年这年,孔子就收了五个外地来的学生。一样!这些学生都是住宿生。
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寄宿生。就好像云贵山区的孩子上学一样,必须住宿。不然!一天的时间就浪费在上学的路上了。
能够把娃送到孔子家来住宿的人家,一般家庭环境都可以。不然!是上不起这个学的。
孔子因学生而出名是一个方面,主要一个方面还是因为鲁昭公。鲁昭公态度强硬后,把他从“家臣”的位置上提升到朝堂上来了,参政议政,让孔子的名声得到进一步提升。
因此!曲阜城内有更多地人知道孔子办学很牛逼,都愿意把娃送过去,跟随他念书。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世学者研究认为:“孔子开办私人学校,当在此前后。”
其实不然!孔子在几年前就开始创办私学了,只是那时不出名,而且教的学生都是小娃娃。名为办学,实为“幼儿园”。
据《左传》记载:郯子来朝,孔子见之,学古官名。鲁昭公十七年,孔子年二十七岁。
可见!这年的孔子,已经正式在鲁国朝堂上为官了。
就那么回事!人一旦出名了,办什么事都成。
孔子在仕途上走上正轨,在创办私学上面也初见成效。可他无心仕途,一心办学。
孔子不想走仕途之路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鲁昭公这个靠山并不可靠。虽然他是鲁国的君王,可他毕竟是个被架空的君王,没有多少实权,没有多少话语权。跟在这样地人后面做事,风险是很大地。弄不好,就是家破人亡。
现在的孔子,还没有达到那个境界,为鲁昭公或者说鲁国人民而献身。
做官不为人民服务,还有生命危险,还不如不做官。
不做官一样能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不一定要做官。
创办私学,教育下一代,一样是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