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供朋友们了解本书大概情节,可直接越过本章)
第一卷(《这方水土这方人》)主要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在今天的重庆地区,有一个方国(诸侯国),就是巴国(巴子国),这个国家的人当然就称为巴人了。
战国中期(公元前377年),巴国和今四川地区的蜀国,联合起来向强大的楚国发动了一次进攻,战争的目标是抢回被楚国攻占了的巴国三大盐泉之一的盐阳盐泉(今清江流域)及大片国土,阻止楚国向巴蜀扩张。
结果,巴蜀联军惨败,由此引发了巴国为阻击楚国抢夺其三大盐泉之一的郁水盐泉(今重庆市彭水县郁山镇)及乌江流域广大地区、并意图逼进巴国腹心地带(长江流域的枳地、今涪陵)的一场前后长达16年、时战时停的持久战争——这是本书的历史大背景。
处于战争前沿的乌江下游的巴国三个大部落(部族)的武士,成为抗击楚人、保家卫国的坚强力量。
数年后,巴国再次发动对楚战争,企图夺回盐阳盐泉,不仅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而再次败北。
在这一战中,巴国涌现出了以虎安山大部族瞫梦龙、樊云彤(枳地人氏,后来到了虎安山)、荼天尺等为代表的青年英雄。
本卷,以虎安山大部族瞫梦龙、瞫梦语兄妹和樊云彤等的成长经历(亲情、友情、爱情)为主线,白虎巴人与其他氏族巴人(当地更早的濮人、獠人等)之间的新旧恩仇、乌江下游三大部落之间的恩恩怨怨为次线,展示古代巴人独特的性格特征、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民风民俗,以及当地如诗如画的风光,让读者感受到《这方水土这方人》的独特魅力。
本卷中,乌江下游土家、苗、仡佬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要素,以更加古朴的形式出现,如:白虎神崇拜、乌鬼崇拜、摆手舞、茅谷斯、跳丧、竹枝歌舞、巫术等。
世界自然遗产喀斯特地形的核心地区、乌水画廊、巴人著名遗址巴子梁、盐泉、祈雨台以及世外桃花园,正是古代乌江巴人曾经频繁活动的舞台——因之,书中描述的地理方位、地形地貌、风景名胜,大多以当地实景为基础,适度虚构。
在这一卷中,还嵌入了一个对本书主要人物的结局有重要影响的神话传说:五龙珠和五龙剑的神话。
来自大巫山的“十蟒王”(盐龙等)将在以后卷中与“五龙”(瞫梦龙、木莽子即水澹、樊云彤、荼天尺、巫城)争夺五龙珠和五龙剑,而这一恩怨源自“灵山十巫”的传说。
本卷,同时简略介绍了差不多被正统的史书抛弃了的古代巴国、巴族群、巴人的历史与传说,还对直接引发巴楚之战的“盐”(盐巴、巴盐)进行了介绍。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