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文的事情终究还是瞒不住的,毕竟出了这么大的事,府上的护院死了好几个,怎么可能真的瞒下来?当天夜里,就在周伯文回房以后,乐万山就过来跟周氏说起了此事。
周氏听了这话,倒也没有惊讶,只是轻轻叹了口气道:“其实你不来跟我说,我也是猜到了一二,平日里伯文回家之后总是将赚的银两交给我处置。今日他回来却没有交还,车马还比平时少了许多,我就知道出了大事。”
乐万山道:“嫂嫂既然已经猜到,为何当时不问?”
周氏道:“我这大儿子一向内敛,他不想说的,我也不便过问,他要是想跟我说,就一定会告诉我的。”
乐万山叹了口气:“这次我听回来的护院说,死了七个人,货物尽数被人抢去,那些人都是用刀,武功很是了得。”
周氏道:“既然你这么说,莫非猜到了这些人的身份?”
乐万山道:“血海深仇,如何还猜不到?伯文找来的这些人,虽不是江湖上一等一的侠客,却也是武功颇为高强之辈。能组织这么多人来袭击的,又都是用刀,除了锦衣卫和那些东厂番子,世上再无他人可做到了。”
周氏听了,皱了皱眉头:“锦衣卫?东厂番子?他们为何要袭击伯文呢?”
乐万山道:“我是个粗人,哪里知道这许多,嫂嫂,你还是去问伯文的好。”
周氏想了一下,忽然问道:“那些护院可否说了遇袭的时间?”
乐万山道:“就在三个月前。”
周氏顿时一惊,站起身来愤恨道:“看来是王振下的手了。这人竟想害我满门不成?”
乐万山一听这话,顿时明白过来:三个月前,岂非正是王振对付周小白的时候么?
三个月多月前的事情其实就跟周氏想的差不多。
……
这时还在夏季,天气分外的闷热,虽然王振身后有两个丫鬟在帮他扇着扇子,他还是觉得很热。
他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今天很不高兴!
王振很不高兴,虽然他没有当差,更没有受到太皇太后或者是皇帝的训斥,但他就是不高兴。府中下人看在眼中,当然不敢去触这个霉头,就是那两个帮他扇扇子的小丫鬟,也是连大气都不敢出一个,
一个人不高兴一定是有原因的,王振不开心的理由正在他手中拿着。这是一封密信,乃是四川按察使李匡写给王振的。李匡在信中言道:秉性以公,岂为私怨?故公公所托之事,本官不能为之,云云……
李匡一直都是被王振看好的人,因为他两年前他干了一件轰动朝野的事情:他抓了杨士奇的儿子杨稷。与历史不同的是,杨士奇这次并没有遭到大规模言官的弹劾,反倒是弹劾了李匡,导致这件案子也是一直拖到了今日。
王振的政治洞察力是很敏锐的,他一手护住了李匡,使其没有遭到贬官,反而被任用为四川提刑按察副使,在今年,更是扶正做了四川提刑按察使,这可是明朝实打实的封疆大吏,正三品的朝廷命官。
李匡既然是王振一手扶持上来的,他理应对王振的话言听计从啊,但是他没有。李匡在得知王振要他派人将周伯文抓起来的时候,他明确表示了拒绝,才有了上面那份回信。
王振看了此信,恨不得要将李匡抓起来给打一顿才好!但是他不能!这个人是他自己扶上马的,抓起来岂不是打自己的脸?何况李匡此人在四川做了很多事实,将一省的刑狱管理的井井有条,翻过来很多以前的冤假错案,在当地百姓的心中,这可就是李青天啊!有很多百姓都是在家**了李匡的长生牌位的。
既然地方官员不愿意做这件事,王振也只好派出了曹吉祥的人马,马顺的锦衣卫也是参与其中。王振给二人的密令是将周伯文抓起来,带回京师。但是这二人显然没有将这事做的很彻底。这倒不是说马顺不听话,而是曹吉祥有些自己的想法。
曹吉祥不傻,他知道这周伯文是周小白的大哥。他也知道周小白是杨士奇眼中的宝贝。更何况周小白还是太皇太后和皇帝喜欢的人,甚至于他自己,对周小白的才学也是很佩服的。就这样无端抓人,依照王振的脾气,若是不出事还好,出了事则一定是自己遭殃。这样的事情,曹吉祥也不会去做的。正因为如此,周伯文这才能够回到家中。
要说人能平安回来,已经是祖上积了德。
可是周家一家人原本就靠周伯文在外做生意养活着,现在一下子没有了收入,这可不太妙。
更不巧的是马上周小白还要给固川王送彩礼,这笔钱少说不能少于一万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