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现场的惨状,萧靖只是简单地记录了一下情况便准备回去了。左右不见潘飞宇,他四下张望了一会,发现这家伙正缠着一个已经哭成了泪人的妇人在问东问西。
萧靖的脸马上就沉了下来。
他还记得那妇人的家在这场火灾中遭受了极为严重的损失。她的丈夫、公婆和一个九岁的儿子都不幸遇难,活下来的仅有她和四岁的幼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潘飞宇依旧毫无顾忌的在她身边问着一个个戳人心窝的问题:
“听闻你丈夫在世时与你很是恩爱,能给我讲讲你们的故事吗?”
“别人说你的大儿子是少有的读书种子,镇子里的先生对他也是交口称赞,说他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你能说说吗?”
“你对公婆的孝顺远近闻名,那平日里公婆是如何待你的?”
……
诚然,对好的新闻写作来说,故事背后的细节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使文章更丰满,读者看到这些文字时也更容易投入感情,继而与新闻产生共鸣。
然而,这绝不能作为记者在受害者伤痕累累的心头再补上一刀的理由。
人家已经失去了至亲,眼看又要生计无着,你还要非要在伤口上撒盐,让人悲伤与绝望中越陷越深?
心灵的创伤往往会伴随一生。潘飞宇是志得意满了,可你让人家如何面对这份伤痛?
再说,妇人的情绪十分激动,万一她在外界的刺激下做出什么傻事来,小潘可就万死莫赎了。
必须阻止他!
让人遗憾的是萧靖担心的事很快就发生了,他甚至来不及走到潘飞宇身边。
在潘飞宇的不断追问下,妇人的情绪终于彻底崩溃。下一刻,她突然起身冲向了旁边的一口枯井,那迅捷的动作凸显了她的死志,决绝得没有半分做作。
众人大惊。若不是一个身材粗壮的农妇眼疾手快拦住了她,只怕一条人命转瞬间就要消逝,酿成无可挽回的惨剧。
妇人本不至于一心求死的。她还有一个孩子,即便为了孩子,她也不应选择轻生。
可是,潘飞宇过度的逼迫让她无法承受了。
萧靖的工作并不被所有人认可,在采访时也遭过不少白眼;但是,只有那次他是在众人愤怒的目光下灰溜溜走掉的,这都是拜潘飞宇所赐。
回去后他大发雷霆,在办公室训斥了潘飞宇整整两个时辰,连董小雅都劝不住。
后来,萧靖暗地里托人在那对母子不知情的情况下送去了足够孩子读书至成年的慰问金,心里才好受了些。
潘飞宇有才华,否则萧靖不会在看过瑞都众多小报后第一眼就选择了他;萧靖曾想通过自己的教育潜移默化地改变他,可潘飞宇还是会为了心中的目标不择手段,这或许是他的本性吧。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洁白无瑕的完人,但你做事至少要有底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