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能说地理位置决定一切,但地理位置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都极为重要。
耸立在河套北部的阴山山脉,东西横亘,形如屏障,不仅是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一条农牧业经济形态上的自然分界线,还是历史上匈奴的一条实力的体现。
阴山之下,於夫罗的大帐之外。
於夫罗看着大帐前面一侧的一整辎重车上的坛装酒水,露出了一个莫名的笑容。
人啊,不能闲下来,一闲下来就会瞎琢磨,一瞎琢磨往往就会生出一些什么事情出来,因此古往今来,凡是当权的,基本上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失业率……
埋头干活,每日为了三餐饱饭一身暖衣忙碌个不停的,劳作获得的报酬只能维持家庭所需,一日不劳便一日不得食的人,则是向来就是所有统治阶级的心头好。像这样的民众,自然是要一再关爱,一再照顾,确保这样的人可以长期稳定的持续下去,以便于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可惜就是有一小撮的人,就喜欢没事就要找点事……
“哈哈哈,单于今天好兴致!”张济一边哈哈笑着,一边到了百步之外,飞身下马,然后招呼着於夫罗的护卫上前,“听闻单于这边有好酒,巧了!刚好猎了一只鹿,正好拿来下酒!”
於夫罗也是哈哈一笑,招呼着张济,说道:“不错,不错!来!请!”
於夫罗搜罗整个阴山区域残留的鲜卑的行动,基本上是结束了,除了一些从阴山西面山脚逃往西域的一些鲜卑人之外,其余大部分的阴山鲜卑,基本上是肃清了。
牲畜和人口,基本上就是按照之前和斐潜的约定,一部分送往了平阳,一部分则是留下来作为於夫罗的战利品。因此这个时间段,不论是於夫罗还是於夫罗的族人,心情都是相当的不错。
有了更多的牛羊,有了劫掠的鲜卑的女子,等到今年年冬明年年初,又将会有一大批的匈奴的小崽子们诞生下来,意味着族人的数量也就会稳定的增加……
只不过相比较汉人在北地阴山这一块的区域的增加速度,於夫罗族人的这一点点增长就不太够看了。
这一段时间,阴山这里,除了原本是平阳迁移过来的一些管理工匠和普通农户之外,还有大量涌入的关中流民,甚至还有一些从黑山经过吕梁山辗转而来的人。
阴山区域足够大,而且正好是大河拐角区域,水流平缓,土地肥沃,这些原本的农户,只要是肯下气力,基本上都不用刻意的去挑选,绝大部分的区域都是改变成为适宜耕作的良田。
当然就算是如此的人口涌入,依旧还不足以填满整个的阴山区域,因此基本上来说,於夫罗等胡人就在阴山西侧一带放牧,而徐晃、马延、张济统领的汉人则是围绕着满夷谷进行耕作。
因为土地还算是够用,相互之间也并没有直接利益上的冲突,甚至在某些时候还有一点点的互补和合作,所以现阶段,在阴山这一部分於夫罗手下的南匈奴和汉人之间,关系并不算差。
张济和马越则是轮流带着兵卒到草原上练兵,要练骑兵么,一个是练兵,另外一个也是练马,关在马厩当中的马就算是再能跑,再健壮,也未必能够成为一只好战马。
这段时间就轮到了张济。
於夫罗伸出双手,欢迎张济,等张济到了近前,两个人把臂准备一同进入大帐的时候,於夫罗像是不经意的说道:“啊哈,张校尉,对了,前两天有人送了我一些好酒,说是用山泉,还有好几种栗麦,精酿而成……本王也是不懂,只是觉得厉害,听闻张校尉也是懂酒的,所以呢,也帮本王邀品鉴品鉴……”
於夫罗像是随意说着,张济起初也是没有在意,张嘴随口应答了一句之后,才意识到了一些什么,回过头仔细看了看停在大帐之侧的那一辆辎重车。
辎重车是陈旧的,木料之上布满了风雨尘土留下的痕迹,使得原本的颜色都看不清楚了,有一两处是铁钉松动或者是断裂了,导致木板都有些歪斜,怎么看都是一辆极其普通且陈旧无比的辎重车,要不是於夫罗特意提及一下,不管是谁都不会特意的去看一眼。
辎重车上堆满了酒坛,少说也有十几二十坛,酒坛子外面缠着一圈圈的麻绳,相互之间还垫着一些干草什么的,不过酒坛上倒是没有写上些什么记号……
还没等张济仔细查看,於夫罗就已经让亲卫挑开了大帐的门帘,笑着说道:“张校尉……张校尉,请!”
“哦……哦,好,好……”张济回过神来,看了看笑容不改的於夫罗,微微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点头和於夫罗进了大帐……
******************
“……事情大概就是这样的了……”
张济心中存疑,所以在於夫罗那边,也没有喝多少的酒,就带着手下赶回了满夷谷,见到了徐晃,向其说起了这个事情。
徐晃现在主要负责的就是阴山的步卒,还有满夷谷的永久性要塞的修建工作。相比较担任外围警戒和训练骑兵的马越和张济而言,徐晃的工作更加的繁琐和细致,并不简单。
一个永久性的要塞,需要的材料多种多样,光木材就有大小方木,圆柱、尖木、板、楔、椽等不十几种,再加上其他材料,还有这些材料库存和在途情况,使用速度等等,就成为了徐晃每日必须衡量统计的数据。
虽然具体负责事务的工匠在操作上不需要徐晃指点和安排,但是徐晃同样需要派人进行检验抽查,并且关注到每个环节上,必须确保时时刻刻都能够流畅的运作,不至于出现人等材料,或是材料等人的情况出现。
这样繁琐且复杂的事情,相当的磨炼一个人的心性和统筹能力,在现在这个汉代,可是没有什么工程进度表这种玩意,更没有什么电脑上的相互关联的表格来协助统计,所有的大小事情只是像流水账一样一条条的记录在木牍或是竹简之上,而作为统管者的徐晃,就必须在心中搭建起整个的运作模式,并且形成一整套的执行计划,才有办法流畅的安排工匠以及劳役奴隶去做好搭建的工作。
因此徐晃这些日子以来,消瘦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