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一牛二主
咆哮公堂他们不敢,他们只是没上过大堂,有些紧张而已。他们都怕县太爷会偏向对方,所以才抢着说话,想给县太爷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
陆清气得直咬牙,两个老头一句话就让人明白了这桩案子的性质。他们不就是两家争一头牛的事吗?
这么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值得两个人大惊小怪的跑到县衙来敲鸣冤鼓?真当县太爷是哄孩子的吗?没有生死大事谁敢妄动鸣冤鼓?
在别的地方,确实是没人敢妄动鸣冤鼓。因为想摸到鼓槌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碰到鼓先得经过守鼓人的允许。
或多或少你得交点钱才能有机会去敲鼓,不然衙役就会拦着你,用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把你骂得连北都找不着。
云江县不同,云江县的鸣冤鼓就没有专人看守,鼓槌就在鼓架上放着,谁都可以上前去敲鼓。
因为击鼓方便所以打官司的人也异常的多,陆清对这个事是相当的不满意,他私下里没少嘱咐衙役们留点神。
凡是有意接近鸣冤鼓的都先问问有大事没有,没有大事就别让他们乱敲。周宁是听到鼓响马上就升堂,不管自己在做什么事情。
周宁常常因此吃不好饭,甚至像今天这样根本就不是吃好吃不好的问题,而是吃不上。
别的地方击鼓鸣冤的人少,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地方都立有规矩,凡是击鼓鸣冤的,上堂前要先挨一定数量的板子。
挨板子可绝不仅仅是挨打受痛那么简单,这种板子一般也就三板五板,当然轻重取决于衙役的心情了。
关键打板子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先脱去裤子然后再打,这不仅仅是肉.体上的疼,更有精神层面的屈辱。
这样一来就极少有人击鼓鸣冤了,凡是击鼓的都是有着重大冤情的,不然谁会宁愿挨板子还往大堂上爬?
云江县却没有这个规定,或者说是自从周宁来了之后就没有了这个规矩。周宁觉得百姓本身就不喜欢打官司。
凡是来告状的都是信任堂上的父母官,这份信任不可辜负。有些事听起来的确是不值一提的小案子,但是对百姓来说可能就是涉及到饥寒饱暖的大事了。
周宁不嫌案子小,他更怕案子大。天下要都是小案,说明天下太平了。他很有耐心的听着两个老头子陈述。
这两个老头是一点堂规也不知道,之所以敢往堂上闯,是因为他们都看过周宁审案,感觉周宁很神也没什么架子。
他们也不知道多大的事可以敲鸣冤鼓,两个人一言不合就闯到了大堂之上。他们自己也真的是解决不了这个小问题。
他们都是明月村的村民,穿麻灰色衣服的叫郑志民,穿青蓝色衣服的人叫洪兴。两家都以养牛为生,一向都相安无事。
三月前两家先后丢了牛,每家丢一头牛,这在村里算得上是件大事情了。对于农户人家来讲一头牛的意义不言而喻,牛是占很大比重的财产。
两家都没有找到自己家的牛,都把这件事报到了保正那里,保正也带人到处的找过,就是没有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