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楼,号称是中京大定府最大的酒楼,由四座三层高的巨大建筑组合而成。
杨怀仁觉得比武招亲的事,他也没有什么好准备的,便领着兄弟们来到威远楼,一来是想多了解这个时代的契丹食物,二是放心不下已经来到威远楼守候了两天的徒弟羊乐天。
契丹人的传统食物,和其他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大致都是相似的,都是以各种放牧的牲畜为主要食材的,主要是各种肉食和奶食。
肉食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制作方法上无非是烤和煮,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让杨怀仁感到有趣的,是他们储存肉食的办法。
汉人储存肉食,是用腌制的方式,用盐,配以各种调味料,把肉制作成带有咸味的腊肉或者腊肠,来保持肉类食品的可食用性。
后来人们发现,经过了腌制和晾晒、风干和发酵之后的肉类,比起新鲜的肉食来,又多了另一种发酵的味道,有人形容说,这就是时间的味道。
而草原上的牧民,由于获取盐的途径上没有难免的汉人那么方便,他们便从生活中摸索出一种新奇的方法——用从肉类中提炼出来的动物脂肪,厚重的涂抹在要保存的肉类表面,然后把肉类进行风干。
寒冷干燥的空气让肉类迅速风干的同时,让肉类迅速脱水而开始出现龟裂,甚至出现巨大的缝隙。
而这时那些涂抹在肉类表面的动物脂肪也很快填补到这些缝隙中,自身变质的同时,却为肉类提供了一层保护膜,组织了内部的变质。
这样的贮存肉干,闻起来也许已经发臭变质了,但切开之后,里边却还是完好的,用水烹煮,还保留着新鲜时候的肉腥味。
其实自从辽国建立了国家之后,越来越多的契丹人开始转变了生活方式,和汉人一样,过上了农耕为主的固定的生活。
汉人最常见的两种主食,面和米,也逐渐成为契丹人的主食。
同样是为了易于保存,他们把麦和米研磨成粉,然后加水做成了各式各样的饼,用平底的大锅烙的不能再干,吃的时候用牛羊奶或者水泡开,倒是有点类似于泡馍的一种吃法。
因为这种饼水分很少,所以能保存很长的时间。
而糕点则不同,虽然在种类上比不了汉人那么五花八门,但是在制作上,也已经越来越精致,各种各样的糕点不断进入到契丹人的生活之中。
宋辽之间的商贸是十分发达的,中原的各种蔬菜,在辽境也随时可见,在蔬菜瓜果上,其实契丹人也顺利的适应了汉人的这些口味。
要说特色,那就属他们的各种奶制品了,奶酪是最常见的奶食,富含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在寒冷的日子里给人们提供充足的热量。
奶豆腐应该是他们学习了汉人制作豆腐的方法,然后用在牛羊奶上,竟也能制作出在一种充满奶香味道的豆腐来,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发现食物的智慧。
威远楼之所以被称作中京第一大酒楼,除了它自身的规模比较大之外,最大的特色便是威远楼能提供给食客非常丰富的食物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