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两个大汉押着前往徐州政厅。刚一进去,就听乐舞飘飘,几名歌伎正扭展腰肢,轻曼起舞。我回头看看天色,这才巳时啊,也就早上十点来钟,这夜夜笙歌什么时候改成日日笙歌了?
从大门外瞧进去,坐在正座上有一人,头发已是花白,满面褶皱,双目微翕,右手搭在身前桌案上,手指随着音乐节点轻轻敲打,看上去很是享受,想必这就是徐州刺史陶谦了。
正座的下面,分左右两排几案相对设座,此刻每边都仅坐了一人。右边之人我倒未曾见过,一身黑衣,头顶乌帽,尖耳猴腮,一脸的奸相。唇上两撇小胡子,总习惯性的左右蠕动着,让人看了还以为他正不屑一顾呢。他一边捋着唇上的小胡子,一边眯着眼瞧着这些舞女,看到高兴处,眼眉也跟着一跳一跳的。
左边之人却与之截然相反,浓眉大眼,满面的正直,身着蓝布氅,头戴玄黄鎏金冠,腰板坐得挺直,头颅却微微内敛,眼观鼻鼻观心,目不斜视,对这销魂的声色置若罔闻。
我见此人似有一些眼熟,仔细回想一下,这不正是“大脑袋”的兄长吗?我们曾在牢里有一面之缘,万万没想到他竟然是陶谦身边的人。
过了一会儿,歌舞散去,其中一个灰布劲装大汉迈步走了进去道:“禀刺史,犯人欧阳信已带到。”
“哦!”陶谦在身后侍女的搀扶下坐直了身子,先没回应大汉,转而对黑衣之人笑道:“曹宏啊,难得你有心训练这么一批歌伎给我祝寿,这份好意我就收下了。”
曹宏谄笑道:“给府君祝寿那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这几个女娃儿还稚嫩了点,相信在府君手里调教几日,会越发出彩的。”
“哦!好好!”陶谦闻言乐得眼都笑开了花,转头对歌伎们说:“都下去领赏吧。”
“是!”见这些浓妆艳抹的女子鱼贯而出,我才被身后大汉一推走进厅内。
“见了刺史大人还不跪下!”身后大汉怒喝一声,照我右腿弯就是一脚。膝盖被踹的一弯,但好在我早防他有这么一手,硬挺右腿,又直了起来。
“哎~”陶谦摇了摇手,缓缓走上前来,右手敞开前伸。大汉马上意会,掏出钥匙递到他的手上。我眼看着陶谦为我打开脚镣,又松开手铐。他对两个大汉说道:“你们先下去吧。”说完,围着我转圈打量。
“你就是欧阳信?”
“是。”我搓着被镣铐锁得发麻的手腕答道。
“你可知我是谁?”
“徐州刺史,陶谦陶恭祖。”
“大胆!”陶谦还没答话,曹宏却站了起来,乾指大骂着说:“竟敢直呼府君名讳!来人!给我叉出去!”
陶谦扭头给曹宏使了个眼色,示意他闭嘴。曹宏只好又灰溜溜的坐了回去,小胡子又在左右不停的摇摆着。
陶谦又问:“你可知今日我带你来是有何事?”
“不知,但我知道,一定不是想杀我。”
“呵呵呵呵!”陶谦大笑着一把拉起我的手腕,一直将我拽到大脑袋兄长面前笑道:“糜别驾,这欧阳信果然有点意思啊?”
糜别驾?这大脑袋的兄长难道就是糜竺?那大脑袋。。。我还没想明白,陶谦双手把我按在糜竺身边的座位上道:“你呀,能活到现在,还得多亏子仲向我极力举荐。欧阳信,你是不是该敬他一杯啊?”说完,自己又坐回了座位上。
我略一思忖,立马明白这是陶谦的计策,想用救命之恩来换取我的效忠。若敬了此酒,那就表明我认可了陶谦的话,也就接受了糜竺的举荐。若不敬此酒,便是落了个不知恩义的罪名,那他想怎么治我都行。但回头一想,于公于私,这杯酒我都得敬,毕竟糜竺的确是煞费了苦心救我一命。
想着,端起酒钟,对糜竺欠身道:“糜别驾,多谢您的救命之恩,欧阳信敬您一杯,先干为敬。”一仰头,一杯酒已入了喉。
糜竺也赶紧回礼道:“欧阳公子不用客气,叫我糜竺即可。”跟着也干了杯中酒。
“呵呵!好!二位才德兼备,能在徐州出仕,实为徐州百姓之福啊!来,咱们同饮一钟,日后州郡大小事宜,还仰仗诸君啊!”
曹宏眼色使得极快,马上附和道:“恭喜府君又收得一位贤才呀!”
我将酒一口闷掉,站起身来,走到陶谦面前说:“陶刺史,我欧阳信为人光明磊落,来去明白。您的不杀之恩,我铭记于心,他日时机一到,定会涌泉相报。可要我出仕,须得答应在下几个条件才行,否则我宁可被斩杀当场,也绝不屈从。”
“哦?”陶谦一听,笑着的脸都僵了,刚举起的酒钟又缓缓置到案上。“说来听听。”
我掰着手指头说:“欧阳信有一兄长,名唤童无涯,在上党为救我而出手杀了官兵。官府一直将其作为我的从犯,广受通缉。这头先一件,便是请陶刺史在徐州境内撤了他的通缉令,换我兄长一个自由身。”
“呵呵,我当多么为难之事,既然主犯都归附了,自然也就不存在从犯了。允!回头我就着人去办。”
“在下逃来徐州,完全是听闻陶刺史广兴商业,说直白些,我是为钱而来,这段日子,在下也做了些小生意。但汉朝有规定,从官者不得为商。这其二则是请陶刺史不要限制我经商,欧阳信可无官衔,不吃俸禄,但不让我继续经营,在下万难从命。”
“哎~无官无禄岂能行政?官衔与俸禄还是要拿的,不过你说的经商一事,试问在座又有谁不是如此呢?”说着,陶谦还饱含深意的看了看糜竺和曹宏。糜竺倒无所谓,他本是巨贾出身。可曹宏干的都是些暗地里的买卖,一听此言,顿时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
我没想到陶谦答应的这么痛快,于是伸出无名指道:“这第三嘛,欧阳信会忠心事君五年,以作报答。五年后友人既来寻我,彼时在下必走,还望届时陶刺史莫要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