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上完了,但看着显得迷茫的各位,李儒晋知道,自己的想法对这个世界还是太超前了,有许多东西对他们来说,还很难以接受,这些就需要时间来证明了。
课,以后还要继续上,李儒晋和众人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由李儒晋出手,编出一套教材来,把整个计划书上的内容都写进去,由浅入深,从简到繁逐步把一些重要的经济发展理念融入到大文帝国经济发展中去。
而帝国的银行也开始逐步实施计划书上的内容,第一步就是从存款业务开始,按计划书上所写的来,存款不再收取保管费,反而有利息可拿,吸引民间的资金。
这是一个行业的改变,但这个行业对大文帝国来说至关重要,它将为大文帝国的经济发动机提供足够的燃料,有了强大的资金保障,大文帝国的基础设施才能真正的启动起来。
至于那笔庞大的资金,依然趴在帝国的银行里,政府方面将向银行提出贷款要求,将这笔资金合法化,然后注入大文帝国的经济体系中。
帝国政府将向帝国银行贷款一千亿,用于发展帝国的公路交通网络和改善大文帝国的农田水利设施。贷款时间为二十年,利息为零,以后将通过财政收入逐步偿还这笔贷款。
用于帝国公路交通网络改造的资金为七百亿,将以帝都为中心,修建一条十字路,贯穿帝国的南北和东西,帝都则是这两条交通大动脉的十字路口。
这笔费用不可能完全有中央政府拨付,还需要地方政府出资,共同修建,七百亿想要建成两条交通大动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后续的投入,帝国政府还需要过一段勒紧裤腰带的苦日子。
铁路交通,李儒晋暂时还不敢想,也不打算去想,铁路交通的投入更是一笔天文数字的投入,大文帝国暂时还无法负担这笔投资。
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则就要有选择的投入了,两湖、两广,四川和东北这四个产粮地被帝国政府选中,将在这四处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设施改建。
这些都是政府事物了,李儒晋就没有过多的参与,但在东西公路交通大动脉的东部起点的选择上,李儒晋突出了要求,将起点选在了沪海。
原本,李儒晋想选在自己的故乡海州的,但沪海更具有地理优势和港口优势,为了帝国的发展,李儒晋放下了自己的小心思。
对于李儒晋的要求,内阁稍加考虑就答应了,沪海,依然是这个世界帝国最大的港口。
还有的三百亿资金,将以秘密资金的方式投入到军事中去,在任何公开的财政支出上都无法查到这笔资金的来处于去向。
有了这笔资金的投入,将促进大文帝国军事实力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军事实力将大大的上一个台阶,这笔资金的投入方向依然以军事科技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