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世穿越而来的武爱华,自然知道这种扁平化管理有利于部队战斗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积极性的调动,事实上,部队的层级过多,也容易导致指挥走样、失灵。当然,有一个比较深层的原因武爱华不会说,那就是自己手下这些干部,即便原来的老红军,在自己新的技战术思想下,当一个排长都不一定合格,更不用说当一个排长了。
“现在的排级编制,并不是终结编制,还将扩大。初步计划是每个排增加一个火力支援班,火力支援班将装备4挺轻机枪或2挺重机枪或2门60mm迫击炮。当然,至于装备什么武器,得根据形势发展来定,现在大家是把兵给练好,到时装备来了,哪个排形不成战斗力,排长自动下台去当班长或战士。”
“只设排不设连,是一种试验型的编制方法,目的是减少指挥层级,减少指挥失误,战斗会更灵活。暂不设连,也有利于排长的成长和成熟。”
所以,在整编及人员分配完成,就将进入全面训练时,武爱华将排长以上的军官找来开了一个会,并把自己关于部队编制的想法告诉了大家。
独立支队,有如横空出世,在1935年的时空下,完全就是一支弱小的新生力量。好在新生的力量自有其欣欣向荣的生产力,大家听了武爱华的说明后,不管是老独立支队成员,还是新加入的人员,都回去埋头进行训练。除了生产部和野战医院,包括女兵排在内,总共15个排都设入到热火朝天的训练中去了。
在这次训练中,武爱华将后世的一些鼓励训练的口号给抬了出来,譬如“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譬如“百支百发不中的枪,不如一支百发百中的枪!”譬如,“要想活命,只有让敌人毙命!”
警卫排、侦察排、特战排的训练,有其特殊性,但武爱华将申仁任命为三个排的训练教官,让其专门负责。而武爱华则把自己当成特战排的普通一兵,融入到训练中去。
特战排,或特战中队,后世特种兵出身的武爱华自然知道其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而这个时代,武爱华的特战排,显然处于时代的最前列,虽然德国人已经提出了特战理论,但现实中并未进行部队编制,即便其理论也无法与武爱华头脑中所拥有的东西相比。
如果说不考虑到电脑或金手指什么的,武爱华穿越到1934年末,其优势也不外乎脑袋里记忆的那些东西了,一是世界政治、军事及经济方面的发展脉络;二是一些超前于这个时代并被认为是正确的理念;三就是他的特种作战理论及知识了。
世界政治,武爱华头脑中所拥有的东西并不多,记得最多的,不外乎是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当然,这一点也非常有用;经济方面,武爱华知道的东西同样不同,即便在电脑里,这方面的东西也不太多,如果从产业方面来看,能源、钢铁、汽车、家电是未来产业的重点,但也仅此而已,再多的,武爱华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武爱华头脑中最多的,却是军事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特种作战方面的理论与知识,而且,武爱华作为国防大学特种作战的专业研究生,在这方面不只是继承了后世的优秀理论成果,而且他自己也还有一些特别的想法。
只是,目前的条件太差,他的一些想法暂时还不能变成现实罢了。
为什么把自己的主力部队叫“陆战排”,以后也许会叫到“陆战师”一级去,武爱华也是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的。
所谓陆战,顾名思义,就是在陆地的全地形作战。陆地上,平原作战最简单,双方一目了然,丘陵地区也不算复杂。复杂的是丛林作战,此时武爱华的部队就生活在丛林之中,这正是天然的练兵场;复杂的是城市巷战,目前武爱华还没有条件开展巷战方面的训练。此外,像沼泽、河湖、高原、沙漠、极北等不同地形和地区,对部队的要求都有所不同。
红军为什么喜欢打绑腿?这就与他们最初生活在山林里有关。虽然红军并没有提出丛林作战的理论,但他们却拥有一种对付山林中毒虫毒蚊的本能。武爱华的任务是,将其从本能上升为自觉,要让丛林成为自己的朋友,敌人的噩梦。只要深入丛林,部队就应拖不垮,饿不死,打不烂,而敌人只要一深入丛林,就要让它有来无回。
此次整编的9个陆战排中,前6个陆战排均是老红军战士和国军俘虏,后3个陆战排中,除了排长、副排长和班长外,其他的均是新参军的农民青壮。所以,二者的程度不一样,其训练进度及要求也不一样。
对于前面6个野战排及除女兵排外的5个直属排,武爱华要求他们在半个月内完成训练,并形成战斗力。至于后3个陆战排,相当于新兵排,武爱华给他们的时间是3个月形成战斗力。
武爱华有一个感觉,国军不会给他太长的时间。
(再定时一次,零点发。看出不出问题。兄弟们,支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