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3看书网 > 铁血大军阀 > 68.欢迎致辞

68.欢迎致辞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首先,演讲的讲台要宜近不宜远,宜高不宜低。讲台要设在听众中间,但又要高于观众。在视觉上,产生一种近距离的仰视效果。这样不光是会场气氛好,互动够,声音传导的效果好、而且在心理学上,让台下观众觉得演讲者既是自己群体中的一份子,又是能带领众人的旗手。

第二是演讲的流程,这里分细节和内容。细节是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时刻注意自己的手眼身法步,演讲者是主角,舞台基本功肯定掌握。五功之中,手势是第一位的,手如果在演讲中长时间拿着稿纸,或是撑在讲台两侧,手是会抖的。这不一定是心虚或是紧张之类的关系,而更多是一种生理的反射,就和身法一样,演讲者如果长时间90度昂首挺立,实际也是站不住的。

这就要靠小窍门自我调节。站的时候,身体不要呈90度,而是要略微向前倾斜,人在往前倾的时候,腰杆会自然挺直,这是力学的关系。这样不仅能站的时间长,而且看上去还站的直,有力度,有台型。

手势也一样,不要常时间固定摆放,有自信,练过的,可以配合自己的演讲内容动起来,时而诙谐,时而激昂,收放自如,浑然一体。如果自信不够,没太练过,那就要藏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左手握住右手,左手拇指按住右掌掌心,放在身前,这样既避免引人关注,又可以达成自我心理暗示,给自己加信心。也可以交叉抱胸,时而翻动稿纸,也可以一手叉腰,一手做动作,但切记不要两手叉腰,那是泼妇骂街,不是领袖风范。

眼神也很重要,眼睛容易泄露内心的情感,不能飘忽不定,也不能太过活泛,前者显得没信心,后者显得不诚实,要专注于一点,坚定而有力。说的容易做最难,具体可以以台下某个方向,或是物体,暗中调整自己的眼光焦点,当然不能长时间盯住一个参照物,隔段时间要换焦。

台步,步法也很重要,例如上台和下台的基本功,走上演讲台,上台阶的时候,要沉稳有力,最忌讳初学者,三步并两步,窜上台去,自己感觉还不错,其实这样会被观众看轻,对演讲者领袖似的期待就降低了,之后演讲的效果不好。

众人在大礼堂里等了十分钟左右,秦城上台,对着麦克风试了试声音,然后朗声说道:“诸位,接下来,有请豫东镇守使、陆军少将李默涵。”说罢,秦城卖力地鼓掌。

台下稀稀拉拉地也有不少人附和,穆湘玥也象征性地拍了几下。

一个身穿白色西服的年轻人从幕后走了出来,他步伐稳健地走上了讲台,笑着对众人说道:“诸位,你们好,我就是李默涵。”

“真的这么年轻?”台下听众,包括穆湘玥在内,虽然之前都看过画册了,但是依旧对以为这么年轻的陆军少将感到惊异。

李默涵首先对众人愿意来到商丘表示了欢迎和感谢,接着开始讲述自己的政治观点。首先是对孙文三民主义的点评,李默涵说三民主义至少存在以下三点缺陷:

第一,将理论基础与上层建筑分开。三民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本位,但是其引进的自由主义等西方思想均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这样的做法是将理论基础和上层建筑简单地组合摆放到了一起,但事实上,彼此间没有任何联系和生命力。

第二,将文化中的物质和道德分开。孙中山认为:东洋的物质文明,虽然不如西方,但是东洋的道德,便比西方高的多。但是,一种文化中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上的东西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相伴而生的,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

第三,也最致命的一点,就是将理论内容与中国实际分开。孙中山认为:“中国人现在所受的病,不是欠缺自由,如果一片散沙是中国人的本质,中国人的自由老早是很充分的了。”因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建立在中国人的自由过多的基础上设计的,要放弃个人自由,争取团体自由。但是,当时中国的实际并非如此,中国人一直受到传统思想的桎梏,从来没有获得真正意义的个人自由,那又怎么能够知道如何放弃自由,追求团体自由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