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场中的权斗也好,媾和也罢,大多数时候,都是不用互相拼个你死我活的,其主要手法还是“亮肌肉”,大家凑到一块,彼此展示一下肱二头肌,谁的鼓谁的硬,谁就有更大的发言权。
陆寒今天就是来亮肌肉的,他要通过这种方式展现自己的价值,让叶利钦看看,自己手里掌握的筹码,是否拥有与他谈判的资格。而当得到消息的叶利钦,亲自现身酒店门外,并屈尊降贵的走下台阶,与卡赞尼克热情握手的时候,事实便证明了陆寒的确拥有这个资格。
叶利钦与卡赞尼克在莫斯科酒店外的台阶上热情握手,这一画面被众多的记者拍了下来。这一张照片价值很高,它包含了太多的信息,其中最为直观、最容易被人联想到的,便是改革激进派两大势力的合流,
毫不客气的说,这一信息一旦被确认,必然会在整个苏联政坛引发一连串的震荡,其最直接的效果,便是其很可能促成整个改革激进派势力的全面联合。
不过,处在风暴核心中的卡赞尼克,显然还觉得这场震荡来的不够凶猛。他在与叶利钦洽谈整晚之后,与第二天上午,向人民≤⊙,代表大会提交了一份声明书。就在这份声明书中,卡赞尼克宣布,他将放弃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员的资格,并要求将这一资格转让给“更加年富力强”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这个身份可以转让啊,很奇葩吧?事实上还真就这样)。
这条声明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一旦卡赞尼克的申请获得通过,在大会前两轮选举中惨遭淘汰的叶利钦,将直接进入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同时,这也意味着他将有资格参加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的选举。
没人知道在那个神秘的夜晚,卡赞尼克到底与叶利钦谈了些什么,当然,在只重视结果的政治圈子里,也没有人会去关心这类过程性的东西。人们只知道,濒临绝境的叶利钦触底反弹了,他不仅被选为最高苏维埃建设委员会主席,还进入了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同时,他还融合了改革激进派的两大政治势力,原本各自征战的改革激进派“官员派”与“学院派”,在他的大旗下结盟了。
这就像多米诺骨牌被推倒了第一张牌一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随之出现。
就在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第三轮投票开始前,同样出身学院派的哈斯布拉托夫,以及出身军方的鲁茨科伊,先后与叶利钦会面,仅有较为特殊的索布恰克以及担任着莫斯科市长职务的加夫里尔·波波夫被排除在改革激进派的合流之外。
索布恰克之所以被排除在合流之外,是因为他代表的是列宁格勒激进派势力,其与出身自莫斯科的叶利钦势力之间,虽然不存在水火不容的矛盾,但彼此的政见也存在极大异同。至于波波夫集团,这个老头以及他的继承者,现任莫斯科最高苏维埃主席的尤里·米哈伊罗维奇·卢日科夫,虽然同样属于改革激进派,但他们的改革诉求主要集中在政治方面,而在经济方面,他们同样反对过分激进的改革计划,尤其是所谓的“500天计划”。
几大改革激进派势力的合流,很快便在苏联政坛掀起了轩然大波,而在这其中,其引发的一个最直接事件,便是雷日科夫政府的彻底失效。
不出陆寒所料,在连番的会面之后,叶利钦与哈斯布拉托夫、鲁茨科伊等人,很快便结成了同盟,再加上有卡兹尼克的全力支持,叶利钦在莫斯科政坛的声势瞬间暴涨。政治圈子就是这样,永远都不乏墙头草一般的投机分子,在前两轮选举中的失利,曾使得叶利钦险些坠入谷底,落井下石的人比比皆是。可随着卡兹尼克那份声明的出现,再加上哈斯布拉托夫、鲁茨科伊等人的加入,叶利钦集团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便成了香饽饽。大批曾经攻讦他的人民代表,转身就成了他的拥趸,而一大批曾经反对他的人,却翻过脸来就成了他的坚定支持者。
进入五月初,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的第四次会议上,叶利钦突破戈尔巴乔夫设置的重重障碍,以极高的得票率,顺利接过卡兹尼克让出的名额,正式进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为苏联权力核心中的正式一员——这件事的意义极其重大,它不仅意味着改革激进派的势力暴涨,同时,还表明了以戈氏为首的中间派力量,已经完全失去了对大局的把握,苏联的政治局面彻底失控。
改革激进派势力大增,叶利钦进入权力核心,但却还不足以控制全局;戈氏权威蒙受重创,失去对全局的把握;保守派势力偃旗息鼓,暂时退出“战事”。这些事实堆砌在一起,最终不难得出一个结果,那就是苏联的权力顶层进入了真空期,形成了一种畸形的“三权分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