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鹏一直充当着药厂老板的角色,杜月笙老老实实的告诉过他,自己要是亲自上阵,难免会引起某些人的注意,所以这笙华制药,还是要走三鑫码头的老路子,三鑫码头初期,是袁珊宝做着大老板,而笙华制药,理所当然的是袁海鹏做老板。
刘海生活着的时候,一直都在教导他实实在在做生意,一锤子买卖要不得,可他自从跟了杜月笙,这买卖做的都跟走钢丝一样,他觉得,杜月笙跟刘海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类型,甚至,他们是两个极端,可为什么刘海生这么喜欢杜月笙,袁海鹏猜不透。
今天的他特意捯饬了一番,打扮的油光水滑,不为别的,就为《新民报》的记者要來采访采访他和这个笙华制药厂,上海滩报馆林立,各种各样的报纸数不胜数,在这众多报纸里面,新民报是一个另类,按照今天的话來讲,这是一个最主流的报纸。
新民报由中央通讯社的三位资深编辑发起创办,这报纸紧跟中央,头版都是最高指令,如此沉闷的报纸,自然不会有多少人订阅,可人家不怕,人家是国民党的宣传窗口,有财政拨款维持着呢,印出的报纸,也是赠的多,卖的少,就靠着这样一种畸形的模式,新民报成了上海滩第一大报。
老百姓不爱看这种报纸,可大人老爷们却将这报纸奉为经典,上海滩的大佬们,早已经学会了从官样文章里面读出政治动向,他们是嗅觉敏锐的社会生物,从这报纸上面翻找着自己的食物和机会。
基于这个原因,杜月笙对这新民报十分重视,而且跟他花钱打广告不一样,人家这次是实实在在的新闻采访,要是弄好了,对他的帮助可不是一星半点。
袁海鹏满面春风的接待了新民报的记者,陪在他身边的是陈君容,袁海鹏这些日子跟着杜月笙,颇见过一些大场面,他再不是那个在鸿源盛站柜台卖水果的小伙计,应付一个记者还是绰绰有余,再加上陈君容帮衬,那就万无一失了。
“欢迎欢迎,,”,袁海鹏说着客套话,将记者和摄影师带进了药厂,药厂的门楣就吸引了记者,那摄影师咔嚓一声照下一张照片,留做备用。
院子里面花草整齐,方砖墁地,很有庭院幽幽的气氛,一股又一股的药香和蜂蜜香味飘到几人的鼻子里,更显专业,谁能想到,这里当初是何等的邋遢。
“两位受累,换身衣服吧,咱们是做药的,卫生最重要,”,陈君容一脸微笑的给记者和摄影师提醒,那记者顿时高兴起來:“对对,就是这样,这才对得起消费者,”
四个人同意换上了一身白大褂,鞋套,帽子,甚至还有口罩,上上下下的穿戴整齐之后,全副武装的四人这才步入制药车间。
刚一进门,记者和摄影师就懵了,眼前沒有他们想象的粉碎机,搅拌机,等等一切高科技的玩意儿,这里面,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七口锃亮的黄铜大锅。
叶河颠儿颠儿的跑了过來,他既是车间主任又是第一砖家,哦不,是专家:“我们这里严格按照古法制作,一切都讲究原汁原味,正宗地道,哈,这种尺寸的黄铜大锅不好淘换呀,我们是专门定做的,其实不光是大锅,这里只要用到的器物,除了竹木质的就是黄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