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战役后,颜思齐的第五旅攻占了苏州及嘉定、金山等地,基本上整个南直隶的南半部地区都已在中华军占领下,这一带是江南的主要蚕桑养殖区,每年的四月到十一月都是江南收购蚕茧的季节,此时正是蚕丝收购时节的尾声,江南的蚕桑养殖业并未被战争打断发展,随着中华军的迅速获胜,战争破坏范围很小,而且中华公司这个海外丝绸贸易的最大主顾直接前來收货,这一行业还达到了高潮,南京城满大街來往的都是蚕农和丝商,已经有人在问中华军临时设立的市场主管说:“……你们明年还來吧,或者,你们要在这里住多久,”
杨、李二人目睹堂堂的帝国南京城成了大集市,不由地哭笑不得,他们來到北城一带官绅勋贵居住区,发现个各个家族的宅院门口都有黑衣兵士把守,但是看得出这些官僚贵族之家并未受到破坏。
他们还发现除了少数几处府库、官衙、兵营被中华军征用以外,其余南京城内民居基本沒有受到中华军的影响,而且,老百姓和街头巷尾巡逻执勤的中华军战士相处甚欢,似乎毫无抵触情绪。
他俩惊疑不定,中华军的军纪之好他们原先有听说,现在真的看见了,却又是忧心忡忡:无论如何,海寇如此表现的象是一支“王者之师”,在他们而言并非好事,而是大明朝的危机。
他俩來到老营求见尹峰,以自己的教名通报,尹峰早就在等他们了,立刻派尤文辉出來迎接。
他们一见面就明确自己天主教徒和丁忧在家的身份,强调自己來此是私人性质的会见,为了解救教友而來,在场的陆若汉是耶稣会中国教区巡视员,和两人划着十字、拱着手鞠躬见礼,这种中西合璧式的礼节在尹峰看來非常滑稽,好容易才憋住笑,他沒有计较二位名人的矫情,亲自带他们去和那些南京大狱中出來教友见了面。
尹峰然后在自己住处请他们参观了中华联合公司出版的书籍:《几何原本》全部15卷翻译本、《天体运行论》等西方科技书籍,还有李之藻参考《几何原本》写出《圆容较义》一书,还有五年前出版的《几何体论》和《几何要法》两书,这是上海嘉定人孙元化的著作,孙本人是徐光启的好友、学生,也是一位天主教徒。
李之藻和杨廷筠都很吃惊:李之藻对自己的书被盗版并无意见,只是对这些讲实学、西学的书籍居然在台湾能大量出版非常吃惊。
尹峰乘机对他们做工作,请求他们在中华公司和朝廷之间斡旋。
“……我们是大明的希望,我大明如今百病丛生,西学是拯救之道,也是徐大学士与诸位先生说的‘补儒’之道,我公司并非像改朝换代,而是想要开海裕国、大明百姓安居乐业,海禁必须取消,这样诸位所信仰的天主教才能传播在中华大地……”
李、杨二人并未做出任何承诺,他俩走的时候把自己的弟子留下了,随后,在他们家中躲藏的一些传教士也由水路來到了南京,庞迪我、郭居静、毕方济、艾儒略、史惟真等传教士中,郭居静不愿离开内地,留在了杭州李之藻家中。
杨廷筠曾任职监察御史,李之藻任南京太仆寺少卿,官职都不算高,在朝中影响力不够,这一点尹峰也已经考虑到了,不久,南京大狱中的传教士王丰肃以及杭州逃难來的庞迪我、毕方济、艾儒略等启程去台湾避难时,联名写了一封信给在天津卫的徐光启,请他出面主张招抚中华公司。
同一时期,李之藻和杨廷筠去信给前任内阁首辅叶向高,叶向高于万历四十二年八月晋少师兼太子太师,致仕之后,一直在福建福州府福清县老家闲居,对利玛窦及西洋传教士很有好感的叶向高接信后,立刻动身前往杭州。
杨、李两人的信件中并未直接提出招抚一事,而是把两人在中华军控制区的见闻说了一遍,然后提到尹峰提出开海禁通商后就愿意撤离南京、北京。
叶向高毕竟是政治人物,他从信中叙述的事情中看出了大明朝说面临的重大危机。
他急急忙忙地來到杭州,他首先去拜访了浙江副总兵罗庆,请他说说中华军的战斗力,罗庆以为这位前任阁老是要重回朝廷,因而出來找事,自然是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通,从罗庆这里出來后,叶向高去李之藻家会见了杨李二位。
一见面他就说:“这场仗不能打了,再打下去,大明朝危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