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东北,那当真是乱的很-早在张凡去往四川之前,就已经是如此了。自从张凡接触了努尔哈赤之后,他也开始正式关心起来了关于东北的事情。只不过这么一关心,张凡是马就发现了问题所在了。
对于历史并不熟悉的张凡,在那个时候并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是即便是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却并不意味着在知道了眼前的情况之后,张凡就预测不出来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在见到了努尔哈赤一家人之后,通过他们,张凡也是了解到了东北那个时候是什么状况。而知道了这些之后,张凡也就隐约地明白过来,显然东北是免不了一战的。
王杲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是表现的盛气凌人了。而且再加那个时候,北疆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大明跟俺答之间还是多有摩擦的。相比起俺答和王杲来,明廷的人又怎么会弄不清楚孰重孰轻呢。所以那个时候,朝廷还是将大多数的眼光摆在北疆。而东北,虽然也有关注,但是毕竟不是太多~了,那边还有李成梁看守着,所以朝廷并不是太过担心。
而现在,情况又不一样了。北疆的事情如今已经是安定下来了,虽然小的摩擦还是不断地发生,但是那只不过是一些不服的蒙古人,想要讨些便宜,这才是会来不断地骚扰边疆罢了。而这些,对于明廷和俺答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也并不会因此而造成什么冲突。
这么一来的话,朝廷也就放松了不少,空闲下来之后,也是能够将多余的目光,转向东北了。
之前李成梁一直想要重新修筑东北的六堡,用以抵御王杲可能的进攻。但是朝中的人一直没有同意,有的人是觉得李成梁这是危言耸听,区区女真不足为据,根本不敢反叛攻打大明;而有的人倒是觉得有可能,但是这些人却是因为这银子的原因,却是迟迟不肯松口。
好在张凡当时,也算是看明白了东北的局势,所以在这方面,张凡是力挺李成梁的。再加那个时候,大明的海禁已经全部废除了,商船能够下西洋做买卖,给大明带来了数之不尽的财富。虽然说,开收商税这一条,也的确是遇到了不少的阻力,不论是朝廷中的官员,还是那些海商,都对此有所不满。但是随后,也是因为朝廷能派出舰船护卫,甚至于允许商船之安装火炮的缘故,这些海商也是安定了下来。
而这件事情,带来的巨大好处就是,朝廷每年的收入,都是成倍地往翻了。
大明的国库从此不再缺钱。而张居正所实行的《考成法》,已经官员们收入的提高,也是让贪污受贿的程度急剧地降低。这么一来,大明当真是富裕了起来。
总而言之,朝廷是同意了李成梁的办法,给了他银子去修筑六堡。这么一来,李成梁也是更加安心地做好了抵御王杲来袭的准备了。
按道理说,朝廷已经是把准备做到了这份,王杲应该是有自知之明才对。从此龟缩起来,安定地当他的首领,或者是干脆忠心归顺明朝。这么一来的话,或许他永远都是受制于大明的,但是最起码,这个首领做的并无危险,还逍遥的很。
但是显然,王杲并不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即便是明朝的准备已经是做的如此充分和明显了,但是他依旧是行事乖张,不问是非。
说起来,王杲并不是愚蠢之辈。想法,他生来就聪明机智,对于东西的理解极为快速透彻。且通晓多种语言和文字。按理来说,他不应该是那种看不清楚形势而胡乱出招的人才对。
但是自从他当女真族首领了之后,发现明朝实在是富裕。并且明朝也是因为被北疆的那些元蒙残党给滋扰了这么久的时间,让他们无暇顾及这边。所以王杲便是生起了强盗之心,想要从大明多多占到便宜。
这么多年下来,王杲做了很多事情。当初嘉靖三十六年的时候,王杲就偷袭了抚顺,杀死守备彭文洙,大肆劫掠了一番。而那一次,只能算是王杲的初试身手。他虽然这么做了,但是也是有些害怕的。所王杲的那一次,来得快,去得也快。劫掠一番之后就马退了回去。
不过这件事情,并没有让朝廷放下。到了嘉靖四十一年的时候,副总兵黑春统军奉命清剿王杲。结果却是被王杲设计生擒之后处死。
这一次王杲的胜利,实在是让朝廷措手不及,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王杲居然如此轻易就获胜了。而也就是因为朝廷的这么一疏忽,王杲倒是乘胜追击了。
在那之后,王杲进犯辽阳、劫了孤山、再次掠夺了抚顺、汤站等地。光是能够在卷宗写名字的将领,就被王杲杀了数十人。正是因为北疆还没有平定,所以几次围剿不利,让王杲的势力渐渐壮大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