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贾诩这个新主子,一上来都任命贾诩为军师,也是让贾诩惊喜不已,没想到陪太子读书竟然还是个重活计,还能有机会让贾诩,发光发热。
要说作为校尉,引兵征战,贾诩这个小身板还真不一定能抗的住,作为军师,不用冲锋在前,只需要在有事儿的时候出出主意,设计几个奇谋,正好让贾诩一展所长,专业十分对口啊!
而且这个年轻的新主子对贾诩执礼甚恭,敬爱有加,对贾诩非常推崇,人前人后都是“军师军师”地叫着,给足贾诩面子,让贾诩很是受用。
更让贾诩想不到的是,贾诩的这个新主子竟然还在秘密种植一种高产的粮食。当今之时,南方主要种植稻米,北方主要种植粟麦,南方地广人稀几近蛮夷之地,北方地大物博,但是粟麦的产量有限,一亩地所产不过四五石,三百斤左右的粮食。五口之家,能有两个劳动力,所能耕种的土地不过三十亩,能收得九千斤的粮食除去苛捐杂税,不过刚刚糊口,难有余粮。若是太平年景,天公作美,或者略有余粮,温饱不愁;若是遇上灾年,那只能是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才可勉强度日,甚至难以温饱。若是大灾大难,那只能是饿殍满地。而如今,自己的新主子正在种植的高产粮食,亩产几乎是现有粟麦的二到三倍,一旦成功,这种局面则可以大大改善,可以活人无数。争夺天下,无外乎是土地和人口,有了人就有了兵,就能耕种更多的土地,有了兵就能打下更多的土地,有了土地就能养活更多的人,这样的无限循环,最后才能使夺得天下的机会大大地增加。
如今关东诸侯并起于世,合纵抗董,兵力众多,达三十余万,强于西凉军。董卓控制京师,执掌朝廷,害怕兵力损失过重,而失去对朝廷的控制,因此西迁帝都于长安,暂避关东诸侯兵锋,避免主力与关东诸侯决战,希望将来能够连横,一一击败关东诸侯。关东诸侯此时也各怀鬼胎,害怕兵力损失过重,反被他人算算计,所以都想保存实力,不肯并力西进。
如今关中残破,难以养活太多的人,而这个高产的玉米若是能推广成功则西凉军的局面则可以大为改观,能有了立足关中,然后再争霸天下的本钱。困扰西凉军的最大问题就是粮草问题,若是无法解决,西凉军为了存活,只能是四处劫掠,势必滥杀无辜,伤及百姓,历史上的西凉军由于粮草不济,正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这个玉米就恰好是解决粮草问题的关键,有了它,就可以有了充足的粮草,西凉军没必要到处烧杀抢掠,滥杀无辜了,由此而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便有了持续发展的可能,就有了经略关中的希望。
贾诩作为天下智士,原本是对西凉军的未来充满担忧,料定西凉军恐怕不能长久因此,只求自保。现在,贾诩看出了这个问题的关键将会发生重大变化,看出了西凉军在董守业手上将有可能成就一个美好的未来,于是对董守业的态度大大改观,由原来的得过且过,混吃等死的消极心态,转变过来,开始变得积极起来,想尽快地融入董守业的小团队。
这一点倒是董守业没有想到的,之前董守业为了收服这个东汉三国时期的著名老狐狸也是费尽心思,绞尽脑汁,想了无数的办法,都没有什么成效。没想到现在确实误打误撞,因为玉米这个东西,而使贾诩一举归心,让董守业也是喜出望外。
董守业见到贾诩对自己的态度转变,再联想到玉米的一些功能作用,以及自己推广玉米的目的、出发点,不难猜到贾诩态度转变的根本原因。乱世之中,君择臣,臣亦择君。没有拿得出手的几把刷子,没有一些特别的优势,又凭什么能得到这些天下英才的效忠。
这时旁边的杜畿典韦等人,看着自家公子与军师二人你来我往地说了半天,典韦这个憨大个儿愣是什么都没听明白,只感觉到自家公子与军师的关系好像更好了。而杜畿这边却也是隐隐约约有点明白了,心中也是非常高兴,之前一直困扰自己的一些问题现在也是迎刃而解。
至此董守业历经近一年的时间,终于在自己的便宜老子董卓,以及便宜大姐夫李儒,便宜二姐夫牛辅等人的帮助下招揽英才,自己本身也是费了许多心思,不知都花费了多少脑细胞为代价,终于成功地将自己的奋斗班底组建成功,也可以说核心团队成员基本上到位了。现在董守业官拜东中郎将兼上军校尉,手握三万余众的大军,其中大部为西凉军中灰熊军精锐以及前西园军的精锐。以贾诩为军师,李傕为典军校尉,张辽为中军校尉,徐晃为下军校尉,张既为左校尉,杨奉为右校尉,华雄为助军左校尉,杜畿为助军左校尉。也算是重新搞出个西园八校尉出来,其中也是允文允武,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另有,著名的保镖头子,忠心护主的典韦作为亲卫将领。又有自己的便宜二姐夫牛辅与自己的关系颇好,西凉军的大将、汉末牛人徐荣也明确表示要服从自己的领导,而且是独当一面,以为呼应。现在的董守业可以说的上是兵强马壮,不可小觑。
现在的董守业可以说得上是意气风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自己麾下的实力也可以说得上是不逊于关东诸侯,甚至可以说的上是略有小成。
更让董守业感到底气十足的是自己的老子是董卓。董卓是一棵大树,比李刚厉害一万倍,能不底气十足吗?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