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一路奔波,曹操此时却毫无倦意,将京中近况禀明父亲后,径直道:“父亲,眼下大乱之时,儿想举义起兵,成就一番大业!”
曹嵩沉吟良久:“儿啊,董贼势大,只恐一时难以为敌啊。”
曹操摇头微笑:“父亲,儿在京城之时,曾仔细观察,董贼虽独霸京师,手握朝纲,却只知道**、烧杀、贪夺、纵欲,心中完全没有百年大计,不过一国贼耳,虽握雄兵二十万,关中沃野之地,但败亡迟早而已!只要竖起义旗,广邀天下诸侯,何愁大事不成?”
曹嵩犹豫道:“真的会有诸侯人响应吗?”
“曹太公不必担心,渤海袁绍已经招兵买马,就为诛除董贼,孟德若首发义举定可名动天下。”说话者,正是同来的荀彧。
“对啊,伯父,我等这些堂兄弟,麾下早有二千壮士云集我曹家庄,就等孟德归来,今孟德有心,弟兄们定会支持他的。”一旁曹仁、夏侯惇等本家弟兄一同纷纷劝言着。
方才介绍,荀氏八龙之名,当过官的曹嵩早有耳闻,见自家年轻一脉都有此意,终于下定决心,说道:“既然吾儿心有大志,这曹氏家产可尽数变卖,所得钱财,你可用它来招募兵勇,打造战甲旗幡。”
曹操大喜:“多谢父亲。”
就在这时,堂下有家人匆匆来报:“太公,外面有一军士来报,说是江夏来的天使,来宣读圣旨。”
众人闻讯,不由怪异,来圣旨了,曹操刺杀董卓失败逃匿,定然被人发现,这难道是董卓捉拿他的圣旨,曹操何等人物,想靠一道圣旨,叫他回京自首,不会太小儿科了,董卓再蠢也不是到这个地步。
“叫他进来!”曹操挥手说道。
不一会,堂内众人沉默不语,一下安静起来,一名军服打扮的兵卒小跑进来,看着周围席宴之人都目光不善看着自家,有些害怕,想起自家的职责,又壮起胆子,将手中明黄圣旨直接交到曹操手中,并不做宣读。
曹操一愣,第一次见这样传旨模样的,不做多想,直接摊开一看,一目十行,几息将之看完,很快重重合上,脸色有些沉默,转瞬就抬起头来,对那小兵说道:“但请回复你们陛下与金陵侯,到时曹某如约举兵。”
小兵拱腰行礼,一步步后退出去。
曹嵩担心地问:“阿瞒哪,这陛下是何旨意?”
曹操面沉如水,并不说话,将手中圣旨交给荀彧,后者迅速看完,叹了口,又转交给曹嵩。
曹嵩接过手来,迅速的摊开一览,想知道何事让儿子与荀彧一同沉默,这一看只见黄稠上写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国家受难,董贼残害忠良,杀害太后,立陈留王为伪帝,如王莽在世,欲篡夺大汉四百年江山,今得蒙金陵侯舍命相助,在江夏复辟,昭告天下诸侯,特封渤海袁绍为车骑将军,总领关中诸侯,共讨董贼。”
曹嵩轻轻将圣旨合上,放在案上,叹道:“原来少帝还活着,被金陵侯从雒阳救到江夏,不是说他与何太后一同被董卓害死了吗?这江夏这位是真少帝,还是假的?”
曹操略作冷笑,指了指圣旨道:“在雒阳时,就有听闻少帝未死,被人救走的消息,我几经调查,却什么都查不到,以为不过市井传闻罢了,看来是董卓封锁的消息,那朱魁也是奉何进之令入京,却一直都没出现,暗藏周围,看来少帝是被他给救到江夏了,皇帝复辟,想那朱魁不敢作假,冒天下大不韪。”…。
“这大汉可是越来越乱了,本来一个董卓,现在又有少帝复辟,欲邀天下诸侯除董,还奉袁绍为车骑将军,这是朱魁的注意,还是少帝本事的意思,文若先生,你以为呢?”
对于圣旨的内容,荀彧也是极为震惊的,想了想答道:“我也认为江夏的却是少帝,看那圣旨上的印玺「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这是传国玉玺,董卓也没得到,据说随同何太后一同消失了,看来是被少帝携带出宫了。”
“但那朱魁的心思,真是难测啊,话说他救出少帝,当居首功,讨伐董卓,也该自己当那盟主,却封那袁绍为车骑将军,位在他前,这下袁氏不在是四世三公,而是四公了,不是说他们有仇吗,竟真能为大义,而放下私仇,毕竟也对,袁绍名望在关东诸侯中越在他朱魁之上,由他出面,号召力最强。”
“只是不知朱魁是否是真心为国,但看朝野里对他的传闻,爱兵爱民,乃忠义之士,与董卓大大不同,可惜未曾一见,不敢妄下断言。”荀彧摇摇头,表示看不透。
曹操站起身来,环顾道:“朱魁,我与他见过一面,却是难以让人看透,但光从他从冒死从雒阳,营救少帝出宫,此一举便得天下人心,既如此,为今之计,董卓乃国家的敌人,乃首患,各诸侯间不该有嫌隙,理应携手除贼。”
“因此我决定,顺应此召,来年春时,兵法雒阳。”
曹操的决定是很正常的,此刻董卓拥兵有二十万,而朱魁就三四万人马,实力相差太多,现下来说朱魁太弱了,还引不起各路诸侯的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