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3看书网 > 食王传 > 第三一六章 病坊

第三一六章 病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陛下,某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长孙无忌早就得到罐头的消息,在家里已经被震撼过一次,所以这时候是最早清醒过来的,唐老头在说话的当间,他也已经考虑了非常的多,这时候见李世民提到地方薪俸,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辅机有何补充?”李世民知道,长孙无忌每次在别的大臣说完一件事后站出来说这么一句“不知当讲不当讲”就必定是有所补充,而且还是不能忽视的补充。

“这官员薪俸,怕是不能从这利差中支付,还得由朝廷支付。”长孙无忌也不客气,虽然他私下里也挺敬重唐老头,毕竟没有唐老头的劝柬,李唐愿意不愿意起兵还是未知的,不过这事关社稷事关皇家威严,他不能不提醒一句,也就是点到为止。

李世民一听也回过了味来,若是这地方官员的薪俸从地方出,那成什么了?还需要不需要朝廷了?那不就是变成地方官员是地方养的么?是他们自己养的么?朝廷的脸面可就要减了许多,长此以往,以后地方对朝廷的敬畏可就会逐渐的减弱下去,这可怎么得了?

“既然如此,茂约,你民部另立一司,专管这粮仓及罐头储藏之事,所得利差么,不妨搬了建安的模式,在各地设立医堂收治百姓病苦之人,就叫病坊罢,每年粮仓淘换所得之利差均用于病坊,若是还有剩余,倒也可以再仿了建安的样子,建个什么公共书馆学堂之类的。”

得,本该过几年之后才会建立的病坊制度,因为王况搞东搞西,提前了几年推了出来。

病坊是唐代开创的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的专门机构,本应该是在贞观十七年的时候才设立的,先是寺庙僧尼自主收容穷困病人在庙中养病,大多靠信徒的捐赠支持,到了贞观十七年,朝廷才正式的设立官办病坊,其经济来源有二,一个是官府拨款,另一个就是悲田给养,所谓悲田,就是由朝廷指定划拨的田地,所产出全部用于维持病坊的运作。

病坊制度在后面也被宋明两代很好的延续了下去,一直到了满清这一制度才寿终正寝。

懿宗《疾愈推恩敕》云:“应州县病坊贫儿,多处赐米十石,或数少处,即七石、五石、三石。其病坊据元敕各有本利钱,委所在刺史、录事参军、县令纠勘,兼差有道行僧人专勾当,三年一替。如遇风雪之时,病者不能求丐,即取本坊利钱,市米为粥,均给饥乏。如疾病可救,即与市药理疗。其所用绢米等,且以户部属省钱物充。速具申奏,候知定数,即以藩镇所进贺疾愈物支还所司。”

这应该是最早的免费医疗制度,其意思就是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只要病了,就可得到政府的免费救助,不光是为你看病,还能得到经济救助(不知道和谐朝那些成天嚷嚷着医改的灵道们见了这个脸红不红?哦,他们不会脸红的,他们其实早就知道唐代有病坊制度)。

事实上,推行病坊制度是李世民的必然,在他心中民众的地位是很高的,不然也不会说出君为舟,民为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话了。

王况先是推广番薯,帮李世民解决了民众的肚子问题,接着推出新耕种法和推出利用田埂和山地的法子,使得天下大丰,让大唐提前了至少十年摆脱粮食困境,然后又是罐头,又解决了夏秋季节和丰年瓜果菜蔬浪费,补充淡季的需求问题,还能因为这个而获得利差,这就从根本上完全解决了病坊制度形成的制约条件,使得病坊制度提前变得顺理成章。真实的历史上,即便没有王况,三四年之后就会有寺庙开始收治穷困病人,然后在贞观十七年成立官办病坊,王况只不过是让这个制度提前了几年出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