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廉一声冷笑:“姜氏、田氏,还是赵氏治国,平头百姓又有什么区别,庆卿,你说哪个国?你庆氏源于齐国姜氏,后至卫国,你是齐国人还是卫国人?”
见庆卿沉眉不语,他又道:“不管齐国卫国,都是西周人,你是复西周,还是复齐国,卫国?”
良久,时间仿佛是禁止了,庆卿突然“哼”了一声,“你倒是一如既往的能说会道。可是你别忘了,当初加入我们的时候,你说的是秦君残暴,当诛,当初的意气风发哪里去了?”
姜紫正好站在两人中间的位置,错愕中,看到张廉眸中一闪而过的愤怒,双拳握了握,青筋迸出,不知道是想到了什么,隐隐颤抖。
“张廉,现在始皇横征暴敛,新一轮的赋税又要来了,又会有多少人会流离失所,沦为乱民,这样的国,是你心中的国吗?我们这些人习武为的是什么?难道不是为黎民百姓,杀暴吏么?拥护仁德之君,管他什么齐国卫国,有德之君,我庆卿就拥护他,总之不是现在的秦瀛!”
说着,他缓缓向前走了两步,在张廉面前站定了,又放缓了语气道:“我知道你有爹娘,当初进入我们组织也不过是为兄长报仇,若不是嬴政挑起临淄之战,你兄长不会战死。”
张廉眸子微沉,庆卿的手搭在他的肩膀上:“我们如果不站出来阻止,会有更多的人跟你一样,失去兄长,远离家乡,我记得师傅最初收我们为徒的时候,说过,让我们行侠仗义,侠之大者,为天下苍生计,这才不负墨者的使命。”
姜紫听得目瞪口呆,感觉像是撞破了地下组织的接头。
她来到秦朝,就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忙活,从不曾真正去了解过这个大时代。
听到此话的第一感觉像是天方夜谭一般,越是听下去,越是心乱起来,她知道的历史不多,也知道秦末各种混乱,突然她脑子里闪过一道亮光,赵高就是赵慷,他是田翀一伙的,庆卿当初也是田翀一伙的,那他们的目标会不会是一致的,就是为了“讨伐暴秦”?
赵慷现在已经在秦王宫中了,他的家人就是被秦皇下令给砍了的,那赵慷是个心肠歹毒的,又聪明,说不定真的能够步步高升,一出小宦官升职记,变成指鹿为马、遗臭万年的那个赵高!
别人怎么乱,她不管,只要别殃及家人就成,不行,一定要将赵高灭了,不然等他位高权重,自家就危险了。
这时突然脑海中出现范喜的声音,“以后离张廉远点,一群蠢材,就凭一时之勇能成什么事情,也只有死路一条。”
这时,又听那庆卿道:“现在恺之在宫中,我们里应外合,一定能够成事,昔年荆轲刺秦王,只差一点就能得手,这回我们有万全的准备。”
张廉沉声道:“我已经答应了家里,绝对不会搀和这些事情了。”
庆卿神色一怔,他游说了半天,张廉也没有丝毫的反应,不免有些恼怒,只是脸色一拉:“人各有志,我不逼你,我相信你也不会说出去,至于别人会不会找你麻烦,我就不敢保证了。”
张廉不语,只是转身离去了。
庆卿看着他的背影消失,才跃上墙头走了。
姜紫怔忡了一会,现出身形来,心道,张廉和赵慷是一起的,赵慷是要杀姜家的,数次行刺姜威,那张廉呢?甚至赵慷能逃出去一次,还活下来了,说不定也有他的助力,刚才他就说过,放他们走了,对了,当初他还让范喜将田翀和赵慷的命留给他……
想到此,她不禁吓出一身冷汗,不光是她,徐氏和姜泓都是从未防备过张廉,对他还是相当信任的,若他真有什么不好的心思,那真是防不胜防了。
范喜出现在姜紫身后,揽住了她的肩膀:“小笨蛋,张廉要是有坏心,我早就弄死他了,还会让他屡次来,又安全脱身么?”
他是真不愿意为张廉说话,不过张廉对自己的事情还是十分上心的,他不耐做人类那些琐事,以后还需要他跑腿,就像是姜紫打算去找人来帮忙,也需要张廉的帮忙。
姜紫看了看范喜,也对,她有个这么厉害的相公,范喜这小心眼的都觉得张廉没有坏心,张廉对他们家也是不错的,姜家每次遇到麻烦,都是找他帮忙,是她太钻牛角尖了。
出了巷子,看到站在县衙门口的张廉,面上已经如常了。
张廉过来,脸上看不出任何异样来,一样热络的跟她打招呼,姜紫也神色如常,只有范喜一脸的不爽,看姜紫寒暄几句,始终不说要让他帮忙找人的事情来,他道:“最近家里有些事情要做,能不能请到人?”
张廉楞了一下,想不到这范喜,居然能够主动跟他说话,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范喜第一回求人,更是脸臭的很,要不是不想姜紫累着,他才懒得跟张廉废话,*的道:“能就说能,不能就罢了,你这幅蠢样子是能还是不能?”
姜紫扯了扯他的袖子:“这是找人帮忙的态度吗?”
张廉咳了咳,清了清嗓子,有些好笑,姜紫只好跟他又说了一遍要请人的事情来。
张廉倒是没有推迟,“我回去说一声,这时候正是农忙的时候,这些小子们白天做农活,可能腾出手来的不多,不如找几个女娃帮忙,我们村里倒是有不少,平时她们也就做做饭,能够挣点零花钱应该也是愿意的。”
姜紫一想,也是这个道理,“不过我怕她们害怕,你知道的,都说我们家晦气呢。”
“不如去我家里吧,我阿娘也是念叨你呢,上回说让我带你们去黄花里,没有带回去,还训斥了我一回,说我不尽心。”张廉笑道。
姜紫想了想,现在有天晶石,东西携带方便,不担心来回搬费事,把酱晒出来,还有西红柿也都处理成番茄酱,工作量大,她一个人做要累死,到张家请人是要方便一些。
于是点头答应了,跟张廉说了一声,约好了明天一早就搬东西去张家,然后才回去了。
程管事已经让人将几口大锅给送来了,连盐和蜂蜜也拿来了,不过不是她说的斤,而是论斗论升,以体积计算的,各十七升。
那送货来的小厮道:“我们掌柜说不知道孟姜女说的斤是什么,只有升、斗计,只好送来十七升了,要是不够孟姜女再吩咐。”至于价钱自然是等着明日再结算,他们掌柜正吩咐人算着呢。
姜紫想了想,还确实是,他们的东西多半都是论体积计算的,就是菜这些则是论大小算,她来卖了这段时间的菜也是入乡随俗,论个数卖的,药材则是论株卖,的确没有斤这个概念。
前头还听一个人抱怨说,这菜和药材有大小之分,重量也不尽相同,却一样的价格,这不合理,那会还有人建议她用水的浮力来称,要是在水上沫过的刻度一致,才能一样的价格,她当时脑抽,只觉得麻烦,并未答允,还是论个卖的,现在总算是知道哪里不对劲了。
居然没有想到称重量,称这个东西,她能不知道吗?就算画不好刻度,弄个平衡称,那还不是十分简单的事情,枉费她卖了那么久的菜,居然现在才想到。
姜紫拍了拍脑门,送走了小厮,就立马开始行动起来。
不管是算盘还是称,其原理和工艺都很简单,要是钱福在的话,都是能够做的,在莱县城里没有认识的工匠,这会去找张忠也不成,肯定在地里忙活。可是她瞪着明早让程管事吃瘪,一刻也等不得。
想了想,找了几个竹棍,劈得细细的,又抓了一大把的大豆,就用这大豆当算珠也一样能够算,将大豆穿在竹棍里,让范喜将这几根竹棍全部按照她说的样子,拼接起来了。
一个简易的算盘就做好了,那程管事要是明日不动脑子的就模仿她的话,她可要笑死了,回头就让张忠帮忙做一副纯竹子的算盘,一副纯木质的算盘,再做个全金属的,闪瞎他的眼。
至于称,那就更简单了,做了个简单的三角支架,一根横着的青铜棍做称杆,一头以朝廷下发的标准钱币做参照,另一头挂一个空布袋,两端平衡就是称好了,要的多,在另一边多放钱币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