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凡看来,这些性格严谨,深深浸染了日本传统“小而精致”的美学理念,具备浓厚的英国传统造舰风格的日本设计师,对已经走出特色的中国造舰团队,将是非常好的补充,也是思想的对撞和新鲜血液的注入。中国人的灵活,固然有利于天马行空的创意,却也难免大而化之在细节上带来的粗疏,而日本人对细节的执着,却往往能够对中国人拾遗补缺,两者合璧,将产生如何奇妙的化学变化,这不但是许凡,也是郑宇非常期待的事情。
日本一大批优秀的军医人才,东京大学和帝国大学,以及大阪的医科人士,也被许凡搜刮了不少。此外,许凡还计划好了要派遣一大批中国的外科军医到日本留学。早在明治维新前,传自荷兰的“兰方”医学已经在日本开花结果,并且很快又学习了德国医学,在医学领域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国家。在另一时空,日本人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外科医师,其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无比坚韧的耐性和意志,是让德国人都深为钦佩的。
日本多年来引入欧洲良种,精心培育的良种军马,被许凡以“对俄作战需要”的名义,用日票购买了一大批,却没有送往西伯利亚,而是送往北京给了禁卫军。他很清楚,这些娇生惯养的英国大马和法国大马,根本无法适应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和恶劣的马料供应,去了就是送死的命,还不如在后方的禁卫部队服役。
说到底,西伯利亚,还得靠土产的蒙古马和东北大马。
------------
在这段的运作中,日本以西园寺公望为首的新内阁,以及皇太子嘉仁,都让中国方面很是满意。
西园寺公望其人,是日本元老中极为少见的民主派。这位日本货真价实的两朝元老,柱石重臣,早年在法国留学十年,深受西方民权自由学说的熏陶,和欧洲左派交往甚深。回国之后,一度在中江兆民的报纸里做主编,宣扬激进的民权宪政思想。后来天皇屡次邀请,总算又回到政府做文部相。
在另一时空中,西园寺公望一向与军部作梗,在伊藤博文死后继任为立宪政友会首领,多次驳回扩军案,奠定了“大正德磨克拉西”时代的基础。最轰动的一次,即所谓“大正政变”,护宪派议员发动数万民众,以打倒藩阀政治,维护宪法体制为口号,冲击日本国会,捣毁了警察所和萨长藩阀的御用报社,并迅速在全国掀起了类似运动,导致桂太郎内阁被迫辞职。
在这个时空,面对中华帝国势不可挡的崛起,西园寺公望一向主张中日和睦,无奈萨长藩阀已经是骑虎难下,多年来为了转移矛盾进行的过激宣传更是导致兴亚会,报国团等激进组织尾大不掉,再加上中国的一系列事件让不少人觉得有机可趁,最终只能看着日本再次国运相赌,滑向亡国的深渊。
伊藤博文,辗转病榻多日,在华军登陆之时,不愿有朝一日作为战犯受审,再加上病痛折磨,决定自裁。
这位立志改变日本,实现脱亚入欧的长洲派政治家,立宪政友会的开创者,尽管曾经叱咤日本政坛几十年,到了临死的一刻,身边除了家人,便只剩下西园寺公望,井上馨,松方正义等密友。
从容地吟唱了那首织田信长的《人间五十年》,伊藤博文留下一纸遗书,从容地喝下了面前的毒药,在死去的那一刻,脸上依然挂着苦笑。
伊藤的遗书,在立宪政友会高层秘密传阅,最后经讨论,后来又经中国占领当局批准,刊登在了《读卖新闻》上。
在遗书中,伊藤博文以“误国”自责,坦然地承担了日本一系列决策失误的责任,也指出了军部干政和藩阀政治的危害,呼吁国民认清现实,尊重宪法,维护民权。到了临死的一刻,这位日本政治家似乎也放下了某些,猛烈抨击之前的日本政治,称之为“假宪政”,痛斥右翼社团,狂妄文人和军部祸国,批评他们一再把国民推向深渊。
面对当前的形势,伊藤博文坦率地指出,中国的崛起已经是既成事实,日本不要妄想压制中国,争霸亚洲,而是应该认真地反省,以此为契机,真正完善民主宪政体制,建立一个正常的现代国家,致力民生,并且积极与中国合作,维护亚洲民族自决的新秩序。
伊藤博文的遗言,在日本各界都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尽管这位两次对华开战的日本首相,在很多人的议论中已经成了日本第一国贼,但真正到了这个人死去的时候,看着这封发自肺腑的遗书,感受着对方多年来为日本筹划,苦心孤诣的拳拳之心,很多人都默默地来到伊藤博文的宅邸前,静静地送上一束花。
到了几十年后,日本人在评论之时,最终把东乡平八郎,西园寺公望和伊藤博文并列为“大正革新”的三杰,地位仅次于“新日本之父”许凡,让这位日本元老逐步洗刷了耻辱,这是后事。
--------------
亚洲战争的形势变化,在中国的另一个藩国引发了更为剧烈的反响。
战争期间,琉球居民被迁移至福建和台湾以躲避战火,在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之中,琉球居民了彼此有太多的共同之处。无论是风俗习惯,语言文字还是思想,简直是如出一炉。大部分琉球人原本就是福建移民,纷纷联了宗,这一来,更是融洽无间。
日本投降之后,琉球居民回迁,很多琉球人眼看着琉球被打得满目疮痍,纷纷感受到小国国民的无奈,也体会到了在中国这样的大国羽翼之下,对于这些人来说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琉球人中的有识之士也已经看出,中国未来面对的威胁,首先就是海上。一旦与欧美列强开战,琉球孤悬海外,很可能又是战场。
走到现在,世界诸国弱肉强食,不为帝国,便为殖民之所,这些琉球精英,原本已经和中国本土多有经济文化交往,这一下干脆群起撰文,从琉球的历史说到现实的政治,极力鼓吹琉球内附。
琉球末代国王尚真,经过朝鲜王室的事情,也已经看破了世情。琉球归附中华,已经是浩浩汤汤的历史大势,如果强行阻止,反倒是把送上了不归路。
这位国王在中国早有产业,子女都在北京就学,干脆带头上书,《请允琉球内附,重回中华母国第一疏》一出,琉球居民争相签名拥护,一时举国轰动。
这位精研汉学的琉球国王,从琉球历史说起,回顾了对中华称藩的数百年历史,也提到了当今大势,以及琉球文化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渊源,琉球居民与大陆本家的渊源,以极为恳切的态度,请求中国将琉球纳入本邦。
琉球的内附,本来是在郑宇长远的计划之内。但他也不得不考虑目前中国的形势,以及与英美的关系,甚至还要对琉球内附可能在日本引起的一些忧虑有所考虑。郑宇和内阁讨论再三,中华帝国政府发出通告,感谢琉球国民对中国政府的信任,但身为琉球的宗主国,并无贪图领土的本意,故而暂不受理琉球内附提案。不过,如琉球政府和民众确实有意,可于五年后举行公投,决定是否加入中华。
回复一出,琉球举国哀叹,却也更加敬重宗主国政府。
琉球国王尚真再接再厉,又上了《请允琉球内附,重回中华母国第二疏》,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政府表态的理解和尊重,一方面再次表达琉球内附的心意之诚,并表示会遵守五年之约,五年后以民意决定内附。
-------------
暹罗陷入了恐慌。
之前,踌躇满志的暹罗军政府面对华军的节节败退,国内的烽烟四起,终于按捺不住,以所谓“惮邦独立军”的名义,出动“志愿人员”进犯了中国云南省西南部,原缅甸王国的惮邦。
在暹罗人看来,由于英国人一直和中国在缅甸王国的问题上扯皮,没有承认惮邦是中国领土,故而即使扯到暹罗头上,也不会导致英国援引中英同盟参战。
可惜事与愿违。
暹罗军政府梦想中的开疆扩土,几乎在俄后贝加尔方面军覆灭的同时变成了最大的笑话。
作为内应的青年党“青年敢死军”早已被帝国总情局渗透,暹罗的“惮邦独立军”被顺理成章地装入了口袋,性子懒散温顺的佛教徒显然并非最优秀的战士,这些“志愿军”仅仅抵抗了三天,见突围无望就放下了武器,成为了中国报界的最新素材。
“惮邦独立军”的迅速覆灭引发了暹罗军政府的恐慌,随着这两个师的覆灭,国内只剩下了四个师的陆军,还要防备安南省方向的华军,暹罗军政府手忙脚乱地宣布动员,组织防御,另一方面哀求英国驻暹罗公使馆请求与北京方面疏通。
中国的回应很简单:宣布“对暹反击战”开始,干净利落地对暹罗宣战,并从内地抽调兵力加强西南方面军。在惮邦驻防的犹太志愿军宣布“自费参战”,一切费用由犹太自治区承担,也搭了顺风车去暹罗蹭经验值。
华军先头部队自惮邦和安南两个方向进入暹罗。
暹罗国内顿时一片混乱。
是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