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3看书网 > 万里河山别样红 > 第四章:局势转折(四)

第四章:局势转折(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中日间没有爆发大战之前,剿灭共军乃党国当前军事上第一要务”老蒋明确说道,“绥远战事即将结束,中央也可调集更多的兵力到陕北。汤恩伯的第13军、关麟征25师等部将过河入陕,一同作战。部署既定,不容更改”

遭受了老蒋的斥责,又明白中央军入陕在即,回到住处的张、杨二人便私下计议,决定抢在中央军入陕之前、第六次围剿令下发之前举事。

12月10日,在洛阳的军事会议上,老蒋将第六次围剿中共的定在12月12日,并宣布蒋鼎文为西北剿匪军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为晋陕绥宁四省边区总指挥等换将任命。命令中央军接替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剿共任务。

感到事情不妙,张、杨在会后当天就赶回西安,一边将有关消息通报中共,一边准备提前发动。根据眼下情况,张、杨决定据守潼关、黄河险要以抗老蒋的中央军。同时,学习两广,高举抗日旗帜,争取和平解决,进而达成停止内战的目的。此外,张、杨还派人与西北接洽,以争取西北支援,至少也要争取西北保持中立。

对于此番布置,张、杨两人心中还是有些把握的。在张、杨看来,两部共有十多万兵力,加上陕北中共部队,总共有近30万兵力。只要人民军保持中立,张、杨两部及中共就可集中兵力于黄河西岸、潼关、陕南等地,凭借山河之险挡住中央军应该问题不大。至于能挡住多久,那就要看其后的形势发展了。不过,既然两广事变都能和平解决,那西安这边也应该问题不大。当然,为了能使人民军保持中立,甚至得到人民军支持,张、杨两人也做好了付出一定代价的准备。

中共方面,在张国焘、贺龙两部抵达陕北后,中共在陕北的总兵力已有5万多。由于现在人民军不但占据了陕北延河以北地区,还占据着甘、宁、青、新等省,隔绝了中共北上蒙古或西去新疆与苏联联系的通道。加上人民军不但消灭了苏联装备飞机、坦克的6千多精锐,还通过一系列行动在民众中赢得了巨大的声望,中共现在既无力、也不能对西北开战。否则,中共将面临军事、政治上巨大的风险。

这样一来,也就没有了原本历史上给中共带来惨重损失的西征。不过,张国焘虽然取消自立中央,向陕北中共低头,可四方面军在屡经挫折后依然占了中共总兵力的近半,有此倚仗,张国焘抵达陕北后可没少和毛、张、周等人争论。

既然北上、西进都不可行,那中共剩下的也就只能是东进或南下了。可上次东征后,阎锡山已加强了沿河防卫,再次东征可就不容易了。况且,晋绥现在正面临日伪军入侵绥远的压力,若中共此时再次东进,将会再次形成一?二八抗战时中共牵制南京当局兵力的局面,这同样会在政治上给中共带来极大不利。如此一来,就只剩下南下争取张、杨一途了。正是出于对现况的清醒认识,中共才加大了对张、杨两部的工作力度。

在原本历史上,中共向张、杨游说时,是以“西北大联合”、“三位一体”、争取苏联支持等等画饼来打动两人的。其中,西北大联合是包括陕西在内的陕、甘、宁、青等省联合,进而与新疆、苏联、外蒙沟通;而三位一体则是张、杨、共三方共同占据西北数省,成立西北联合政府,与南京当局对抗并坐待时局变化。

但现在,因人民军崛起于西北,切断了苏联从北、西两个方向的援助渠道,加上人民军又与苏联处于敌对状态,西北大联合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而三位一体的设想虽然中共人士中有人提及,可没了苏联援助,没了西北大联合,张、杨两人对有关方案是不信得过的。若说三位一体,张、杨两部更愿意与实力强劲的西北政府进行联合,而不是都缺的中共。只可惜,西北方面以邻为壑,陈重兵于甘、陕交界,根本就不愿搭理张、杨两部。

眼下,张、杨发动的西安事变,只是参照两广事变,希望和平解决后,能达成停止内战的目的,两部也不用再为老蒋拼命、被无端消耗。

只是,张、杨两人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两广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环境是不完全相同的。尽管两个事变的发动方都打着抗日的旗帜,可两广事变中桂系却与中共没有联系。而张、杨眼下要发动的西安事变却充斥着中共人员的身影,并且张、杨还要联合红军对抗中央军。有了这个不同,即便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把中共视为生死大敌的老蒋也决不会轻易放过和中共勾结的张、杨。

鸡飞狗跳的一通忙碌后,西安事变于12月11日晚到12日凌晨爆发了

杨虎城的西北军并非都听命于他,至少那位冯钦哉就不买他的帐。若是杨虎城直接告诉他真相,估计冯钦哉很可能大脑袋一晃,张口甩出两字不干”

而张学良的东北军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他的私军。大家跟着张学良从关外到关内,又一路辗转到了陕西,只因为头上顶着个“不抵抗”的帽子,受尽了白眼,也受够了老蒋给的窝囊气。因此,听张学良一说起兵反蒋竟没有不同意见

这还是老蒋不在西安、没有捉蒋戏码上演时的情况。原本历史上,张学良提出“兵谏捉蒋”同样没人反对,只不过有人问了句“捉了后办?”而张学良一句“先捉了再说”就使众人再无异议。

11日晚,张学良以移交防务及告别宴会为名,将胡宗南第1军主要将领请到西安,随即将一干将领予以关押。其后,王以哲率领67军及骑兵一部,乘火车自西安奔向潼关一线;万福麟率部开入陕南东部,布防于太华山、武关、汉水一线,配合布防于米仓山、大巴山一线的于学忠部掌控陕南。而其他东北军部队则和杨虎城一起解决陕西境内的中央军胡宗南大部后,与中共配合,陈兵黄河西岸。

12日,张、杨二人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抗日救国主张:1、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2、停止一切内战;3、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4、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5、开放民众爱国运动;6、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7、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8、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通电一出,正因绥远大捷而兴奋不已的国人顿时一片哗然。

赵振中在得知老蒋没有到西安后,就一直琢磨西安事变会不会发生,却没想到是这样一个减料严重的版本。没有了捉蒋、放蒋的戏码,西安事变充其量会是另外一个两广事变,今后的局势究竟会如何可就让人期待了。

原本历史上的西安事变,因张、杨捉蒋,不但遭到国内各界声讨,就是苏联也将其称之为阴谋,让原本兴高采烈准备对老蒋公审的中共要人们赶紧熬夜制定方略,急刹车后再赶紧转弯,摆出中间人的立场参与其中。

而现在,张、杨高举抗日大旗,还和中共联合一气,高喊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这道义方面可就占了不少。结果究竟会如何那就要看老蒋决断了。

得知张、杨作乱,心腹爱将胡宗南等人又被扣押,老蒋勃然大怒造反这是造反娘希皮要统统抓起来枪毙”

将办公室内桌子上的茶杯、办公用具等全都摔在地上后,怒火平息了一些的老蒋也心中后怕不已幸亏没到西安,否则还不定会是样子”

西安此举,老蒋当然不能坐视。当天,老蒋以中央名义发布通电,称张、杨二人“对抗中央、挟制友军,勾结共匪,此举实属叛乱。望参与将士能悬崖勒马,服从中央,则除首要分子外,可既往不咎。若张、杨及其麾下各部,依然与共匪勾结、顽抗到底,则中央必尽全国之力以讨叛逆”

两广事变没能借机清除桂系就让老蒋心有遗憾,现在张、杨两部竟然又跳了出来,而且还勾结共军,若不加严惩,有了这样的榜样,那宋哲元、韩复榘、刘湘等地方势力还不定折腾呢,哪怕和平解决也一定要对张、杨严惩,把这股歪风刹下去

两广事变中,老蒋虽然也说过不少狠话,可却没说“尽全国之力以讨叛逆”,老蒋现在的态度实在有些出乎张、杨等人的意料。

在老蒋的命令下,汤恩伯的第13军、关麟征的25师等中央军开向潼关一线,而阎锡山的晋绥军也陈兵于黄河东岸。局势大有一发不可收拾,大战难免的架势。

不过,随着的推移,因西安事变所造成的紧张局势却有了新的转机。

先是杨虎城部下冯钦哉接受了老蒋的说服,发表通电,表示服从南京,反对张、杨举措。冯钦哉明确承诺一不作共产党,二不拥护小张,三不与中央军作战。”冯钦哉的话虽然过于直白,但也胜在实在。对于这样的表态,老蒋自然欢迎。

当然,老蒋欢迎,张、杨二人就要烦恼了。冯钦哉所部驻防在朝邑、澄城、大荔一带,正是潼关以北、黄河以西的要害。从这里南下可直接威胁潼关一线的王以哲部,向西可沿公路奔袭西安、渭南一带,就是占着地方不动,那也可成为河东中央军、晋绥军西进的桥头堡。

以目前冯钦哉部的兵力,张、杨二人还是可以调集兵力将其消灭的。可冯钦哉在杨虎城部威望挺高,若是贸然对其动武,不但会让杨虎城部其他官兵寒心,还会挑起张、杨两部间的矛盾。若真是如此,那也不用对抗老蒋了,张、杨两部就互殴了。

冯钦哉的事情还没处理,中共方面支持张、杨反蒋的呼声又快速减弱,并很快提高“和平解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的调门。而且,为了表明诚意,中共还削减了黄河西岸的兵力。

虽然张、杨对中共态度的变化感到诧异和不满,但在中共“谋求和平解决”的说辞下,两人也只能接受。用张学良的话说就是道理都在周一边,而且周说有道理。”只是这话中的意味却让人寻味。

实际上,中共在事变发生后,受到了来自莫斯科的压力。莫斯科认为,老蒋现在不管是在抗日方面——如绥远抗战,还是在对抗中国国内的反苏力量方面——如与西北人民军对抗,都是中国境内至关重要的力量。为了将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以及西北的民族主义,老蒋现在的力量都不能削弱,相反,要予以加强。因此,中共决不能在这个时刻同南京当局发生严重的正面冲突,而应谋求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受莫斯科指令左右,中共也就只好刹车、转向了。

眼见娄子捅大了要坏事,张、杨也只好放低姿态,将被关押的第1军78师师长丁德隆给放了出来,让他与邵力子等人去洛阳和老蒋面商和平解决途径。当然,张、杨两人也不是一味求和,而是要老蒋答应“两部今后不参加内战以及停止内战”的条件,否则,宁愿两部20多万兵力全部战殁也不妥协。

张、杨提条件,老蒋自然更有条件。老蒋的要求是:为了维护中央权威,张、杨两人必须解除兵权,出国留洋;两部军队要重新整编,服从中央安排。

商量来去,老蒋同意张、杨两部不参与内战,但对于停止内战却不同意。用老蒋的话说就是中央固然可以不启衅端,但共匪、西北借此发难,中央难道还要束手就擒不成?”最终,老蒋只口头表示中央可持和平态度,但若共匪、西北或其他地方势力引发事端,则中央一定全力平定。”

老蒋这边松了口,张、杨也没有再坚持下去的可能,便也同意了老蒋的条件。西北的局势乃至国内的局势也都自此有了进一步转变。

是 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