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元首看来毫不介意两个称谓上的差别,他笑着分别看看自己的左臂右膀,“不论是德国的纳尔逊,还是海军的俾斯麦,只要海军上将得胜归来,他就将成为战争中晋升的第一位海军元帅!”
阿道夫.希特勒上台之后只晋升了一位海军元帅,那便是如今的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这位拥有博士头衔的海军将领于193年4月擢升海军元帅,那是战争的阴云正笼罩欧洲大陆,但战争的第一枪直到5个月后方才打响。*****
元首或许只是一时兴起才说出这样一句话,但在场的陆军将领们看起来并没有特别在意。德国的军事传统让陆军将领们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他们从骨子里觉得海军和空军只是战争的配角,真正解决战斗还得靠陆军。另一方面,不论战争前或是战争期间,在最高统帅部的调配下,陆军和海军在资源和战略方面的冲突远不如空军和海军的来得大,基于种种原因,陆军将领们从不插手海军事物,就算是陆军出生、担任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的凯特尔,也依然在海军问题上给于雷德尔极大的独立性。
“胜利不会让我们等待太久!”党卫军上将别有深意的说道。
就在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在风景优美的奥伯萨尔斯山区度假之时,张海诺和他的将士们正在为这场战争的走向拼尽全力。\\\\\\挨了14颗大口径炮弹和数量难以估计的小口径炮弹的“俾斯麦”号,全然看不到昔日的英姿,一号炮塔被直接贯穿,舰桥削去一截,后桅杆齐腰折断,舰尾的巨大破口叫人触目惊心,上层建筑连同左舷舰身都已是千疮百孔。但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这艘战舰展现出了惊人的生命力,全舰航速基本不减,尚存的大小舰炮仍在射击,就连时不时弹片横飞的甲板上也还能看到舰员们的身影,他们或是抢运伤者,或是竭尽全力的修复各种装备武器,全然不惧死神的威胁。
这样的意志和精神,就连对手也要感叹不已!
炮战已经持续了一小时又十分钟,没有人在乎已经发热发烫的炮管,没有人在乎筋疲力尽的躯体,双方的炮手完全陷入了狂热状态,他们呐喊着的将一发又一发的炮弹、一包又一包的发射药装入炮膛,在不断被炮膛余热烘烤的空气中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却赶不及喝上一口水。
战斗在白热化的阶段持续升温。
英国舰队再度以猛烈的炮火在“俾斯麦”号舰桥上轰起团团火球,四号炮塔瞬间哑火,原本就已经破损的舰桥也燃起了大火,它看上去似乎已经变成了一具漂浮的燃烧物。
“燃烧物”上的主炮虽然在射击精度上受到了舰体状况的影响,却并没有放弃战斗,六门1英寸舰炮----包括经抢修恢复部分战斗力的一号主炮塔内的那两门炮,仍然以齐射的方式向着不到1.5万米之外的英国旗舰开火。
这个时候,出乎英国人最初预料的,装备9门11英寸舰炮的“沙恩霍斯特”号扛起了德国舰队的进攻大旗。作为德国现役主力舰中舰员磨合时间最久、舰体设备状况最佳的一艘,它体现出了德国舰船和武器工程师卓越的水平,三座三联装54.5倍径的11英寸舰炮火力密集而强大,加上这级战舰相对较深的吃水和低矮的干舷在海况不至于太过恶劣的情况下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射击平台,在实战中的作用明显要比主炮11英寸口径这个数字更大!
在“沙恩霍斯特”号以及两艘德意志级装甲舰的持续打击下,“伊丽莎白女王”号终于渐渐不支了。随着又一发11英寸穿甲弹准确命中它的二号炮塔并将其打哑,托维的旗舰除了浑身是伤之外,全舰就只剩下一座主炮塔还能正常射击了!权衡着海面上两支舰队十分微妙的力量对比,托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的初衷是打垮“俾斯麦”号,进而以火力和吨位上的优势一一干掉其他几艘德国战舰,眼下看来要实现这一战术目标最关键的就是打垮德国旗舰“俾斯麦”号,那艘战舰也许只差一两发炮弹就能搞定,胜利的天平也将就此向英国舰队倾斜,可是,它偏偏那么像拍不死的小强!
另一方面,现在放弃“俾斯麦”号转而攻击其他德国战舰简直就是前功尽弃,但摆在托维面前的还有一条路,那便是撤出战斗以保存舰队实力,待几艘战舰修复后再和德国人来一场决斗,随时可以高速撤退的航母编队和正蹒跚着远离战场的“乔治五世”号让托维完全有走这条路的余地----至于回去之后是否会被撤职处理,和整支舰队几千人的性命以及英国的命运相比,根本就是无足轻重的。
当某一天整个国家的命运都系于己身,这既是无比崇高的荣誉,也是无比沉重的负担。
托维选择了勇敢的战斗,但也就此将英国拖向一个无底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