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海角望天崖送的“香囊”)
周里正从杨家问到河泥的用处后,就赶着回到家中写起公告,想着明天一大早就让人敲锣通知全村的人去挖河泥肥地。
第二天,天刚亮杨芸就听到村里锣声震响,想来是周里正通知全村去挖河泥了,杨家和李家的二十亩地,堆积河泥已经堆完六亩地了,还有最后六亩地再花多几天的时间就能全部堆完河泥。本来河泥是要先挖起,晒干才可使用的,杨芸看着荒地上的泥土干澡坚硬,这会倒湿泥土下去刚好可以湿地,到时租牛耕地就容易一些。
两家人接着去河边挖河泥,河边早已布满了周家村的人,几乎全村的人都出动了,一群人在河边的两岸干得热火朝天的,有些壮实的年轻人甚至不怕天冷,都下到河里挖深处的河泥,周家村的河流因许久都没下雨,加上周里正已经让人去上游先用大石堵住水流,河水比以往都干浅许多,这样倒是方便了村人挖河泥。
两家人到了河边,村里的人都热情的打起招呼,这份热情劲可是前所未有的,看来周里正帮杨家做了件好事。两家人挖河泥的时候,村人还主动帮忙起来,时不时的帮抬筐子,递个东西的,这份积极劲让杨芸觉得贡献出河泥的用处,是个利人又益己的好主意。
杨家和李家花了五天的时间,把最后六亩荒地都倒满了河泥,干完堆河泥的工作,爷爷和李叔就去村中有牛的人家,租了牛来耕地,因为杨家贡献出河泥肥地的方法,这会轻易就租到了牛,一天五文钱的租金,租了四天时间就把荒地全部都犁完。
耕完地,两家人又在右下脚下,十二亩荒地的旁边,挖了些陷阱,陷阱里面布满倒插着,削得尖尖的竹子,野物如果掉下陷阱不死,也会受伤的,这样就跳不掉了,陷阱旁边都做上标记,省得村人误闯掉进去就不好了。
这些日子杨芸有空就叫上杨勇,去右山的荒地转转,看看陷阱里有没有掉野物进去,还真的给杨芸遇了几次,捡过两只兔子和一只山鸡,后来天实在太冷,野物都冬眠了,就再也没见过有野物掉进去了。
杨芸去右山的时候,也会顺便到后山的荒地群去看看,看着村人的荒地上面都倒满河泥。地肥了,春天播种后,能为村人粮食增加些产量。只是除了肥地,种子的质量也很重要,杨芸想着等开春要播种的时候,自己定要去种子店找一些好点的种子,或是种些产量高些的粮食。
日子就在不知不觉过了许多天,再过两天就是冬至了,这天早上爷爷和李叔约着一起去镇中,采买过冬至的东西,还有一些过冬的粮食和木碳,采购完这些东西,一家人就要在周家村“猫冬”了。天气太冷,杨芸不愿意跟爷爷他们去镇里,只交待爷爷买些细白面,还有糯米,绿豆,芝麻,等东西。
周家村过冬至的习俗是吃汤圆,平常人家的汤圆都是直接把糯米粉,搓成圆形的丸子,直接放到水中煮熟,加些糖就能上桌。杨芸想起前世吃过的美味甜蜜的芝麻汤圆和绿豆汤圆,就准备包这两种口味的汤圆,给大家尝尝鲜。
上次买荒地花了十三两多的银子,还买了棉花花掉二两多,杨芸扣除这段日子家中花费出去的钱,算了一下家中还余下十二六两多的银子,够杨家过个肥年了。
这些日子家中开荒,杨芸舍下心来,天天都给爷爷他们煮了肉食,如果不能填饱肚子又怎么有力气干活。在杨芸一段日子的肉食喂养中,杨勇和李大宝的变化最为显示了,两个人都长高变壮实起来,小宝和杨轩脸上开始长肉了,特别是杨轩脸上出现了婴儿肥。看着几个孩子的变化,最高兴莫过于杨芸了,杨芸觉得这种喂养方式,要是转稼到养猪上面,那么成效就是显著惊人。
杨芸把爷爷买回来的糯米,绿豆,芝麻先拿去处理了。绿豆让杨勇拿去村中的磨石那里把绿豆磨成两半,然后再泡水去壳,至少要泡一天,才能把绿豆壳漂出来。糯米同样也要先泡上一天,然后再拿到村中的石磨,磨成粉末用来做汤圆皮。
芝麻洗干净后沥干水,再拿到锅中翻炒至熟透,杨芸跟村人借了个石臼,把炒熟的芝麻捣成细粉末。芝麻很贵一斤要二十文,爷爷只买了两斤回来,两斤芝麻足够做许多汤圆了。杨芸把捣成粉末的芝麻,找了个干净的小罐子装起来,等到冬至那天再拿出来包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