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殿内李世民面无表情的坐在龙椅子上,看着下面群臣,自从外面的流言开始不断的传播,和亲这件事,已经是闹得沸沸扬扬了。更何况,现在边关战事紧急,再也不能拖下去了,今天必须把事情解决掉才行。
而且,他更知道,今日就算是他不提此事,肯定也会有大臣提出来的。
“启禀陛下,现如今,边关战事危急万分,刻不容缓,必须尽快想出对策才行。从别处调兵,风险太大,因而,臣思来想去,只有通过与吐蕃和亲此法,才是最佳办法,因此,臣肯定陛下,为了千千万万的大唐子民着想,允诺和亲”
果然,一阵沉默之后,很快的,就有人开始说话了。
“臣也赞同和亲,如此一来,不仅能够解决边关战事,最重要的,通过此次和亲,能够让使得之后,我大唐与吐蕃国形成姻亲之邦,从而避免战事再生。从而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并且,如此作为,也显示出我大唐的气度,更加扬我大唐之国威。”
“孔大人,所言极是,只要我大唐,能够和亲下嫁,到时候,那吐蕃之国,得此恩宠,必定会对我大唐,感激涕零………
果然,一说到和亲,最为热心的就是那些成天把圣人之言挂在嘴边,自诩为圣人门徒的那帮文官了。儒家治国之论,最主要的思想,那就是仁。劝诫君王,要做任君。所谓。仁义礼智信,仁排列在首位。
因此,自从这个和亲这个方法,一出现,立马就受到这些人的追捧。毕竟,仁之极致,那就是不动刀兵。反正,基本上只要和亲管用的,能解决问题的,他们这些人。那是肯定会双手赞成的。
毕竟。君王如此做,那是对他们儒家思想的一种认可,同样的,也是对他们的认可。要知道。他们可都是圣人弟子来着。
说实话。李世民平时最厌恶的就是这帮人了。什么都不懂,光就知道,把所谓的圣人之言搬出来砸人。要不是需要把这些人拿来当个摆设,李世民早就把他们全部赶出朝堂了。以往,李世民是一听到这帮人发言,就头疼,不过,今日他的脸上,却丝毫没有任何反应。而且,似乎极其的有耐心,一个个的听他们慢慢说。
“那众位爱卿所说,如若是和亲,如何个和法呢?”
等到听完后,李世民却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微微眯着眼,望着下面的群臣,慢悠悠的说到。此刻,李世民的脸上,根本就看不出喜怒哀乐来,满脸的平静。
可是,这个问题一出,立马就让众人又是一片安静起来了。对于外面谣言之事,大家岂会不知道呢。在他们看来,对于和亲,皇帝是不会有太大的意见的。可是,关键就要派谁去和亲了,是宗室女,还是皇帝亲生公主。
换成以往,众人当然不会触皇帝霉头,直接找一个宗室女,封个公主名头,嫁到吐蕃去就完事了。可是,这谣言出来之后,事情可就棘手了。最少,此事令皇帝,十分的不好办,甚至十分的愤怒。
“启禀陛下,臣建议此次,直接让公主下嫁吐蕃国国主为好。如此一来,方能更显得我皇帝的仁慈和威严。”
和亲之事,最早就是魏征提出来的,现在,看到没有人说话了,便立即站出来,对着皇帝说到。为了堵住悠悠众口,为了维护皇帝的名声,此时此刻,那也只能忍痛割爱了。
“陛下,臣认为魏大人,言之有理,民心不可失,民意不可违啊”
魏征站出来后,房玄龄也立马紧随其后,站了出来,表示赞同魏征的意思。可是说,只要一和亲,下家公主,这就成必然了的。
“是啊,陛下,帝王之名声不可损,帝王的威严不可思失啊”
“请陛下三思啊”
看到魏征和房玄龄都站出来了,立马很多人,纷纷的站出来,开始对皇帝劝说起来了。而且,随后,表示赞成的人,更是越来越多起来。只要人多就好,所谓法不责众。再说了,这也是为了皇帝着想不是吗。
“陛下,老臣恳请陛下,一切以江山社稷为重啊。况且,下嫁公主,更能显现出我泱泱大唐之恩泽,让那些边陲小民感受我皇恩浩荡。如若陛下不答应,老臣……..老臣我就一头撞死在此大殿之上,也要护我皇声威”
“张大人,张大人,不可啊……”
“是啊,张大人…….”
这发表意见之人,越来越多,看到皇帝还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突然,一位年纪比较老的官员,先是一阵慷慨陈词的说辞之后,突然越说越激动起来了,竟然颤颤悠悠的,就要往柱子上撞去,还一副老泪纵横的样子。
如此情景,立马就引得所有的官员,开始向皇帝恳求起来。顿时,这朝堂之上,就跪满了一大片人,口中还不停的说着“陛下三思”之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