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
古话又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古话还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不知这算不算古话:纸包不住火。襁褓能包裹住婴儿,但能裹住他一辈子不与人见面吗?
况且,还有那么多双警惕的眼睛在紧盯着他。
十月怀胎,“节节菜”在嘉兴偷生下了一个小男孩。这小男孩将李萤火家族所有的优点全继承了,小白脸,小眼睛,小身材,刚生下时,体重还不到五斤。x月以后,母子俩回到了老家。
儿子出生一百天了,李萤火偷偷摆了几桌宴席庆贺。邀请了自己几位最志同道合的朋友。
俗话说:别高兴得太早。
x月以后,这位以身试法的“民办教师”李萤火,就被“有关部门”清理出了“民办教师”队伍。
波兰作家显克维支有个短篇小说,题目叫《灯塔看守人》。他还有个长篇小说叫《你往何处去》。是啊,李萤火,丢掉了“民办教师”饭碗的李萤火,你往何处去?
——回家种地。
虽然,艺术讲究含蓄,留白。但在这里,笔者却想反其道而行之,还想再饶舌一回。学习蒲松龄,在文章末尾,来点“异史氏曰”:当了“民办教师”,李萤火也许还可以发一点“萤火之光”。一回老家从事稼穑,他这后半生,就连“萤火之光”也发挥不出来了。
温故是为了知新,在这里,我们不妨重温一下那首流传在浙中地区的有关《火萤虫》的儿歌:
火萤虫
夜夜红
高嬉戏
低嬉戏
要说重温这首儿歌,有什么意义?——没什么意义。
何谓“镬烂”?
——未详。大意是指“乱弹琴”,或“胡扯蛋”。比如,原本是好好的一口镬,怎么就会生锈烂掉了?再则,“镬”“活”同音,或许“镬烂”即“活烂”?
公元一九xx年,文曲的“表哥”兼“姐夫”上官鸠,过五十岁整生日。至于表哥六十岁的整生日,他就得到“阴间”去过了,只是彼时他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而已。大姐的娘家亲戚,包括文曲当时仍健在的老母,文曲的两个兄嫂,小弟,文曲自己与文曲的未婚妻百花,几个侄子侄女,大约十五六人带着礼物全去了。因“表哥”所在的皮革厂,距花墩有八十多里路。路远,交通又不便,去一趟得转换好几趟车。再加上“表哥”与“大姐”并不十分融洽的夫妻关系。所以,平日,文曲他们去“表哥”厂里的机会并不多,甚至可说是少之又少,虽不能说是几十年才去一趟,但起码也总得十几年才去一趟吧。虽算不上什么“贵客”,但绝对应属“稀客”。
文曲他们这一行人,先乘车去了东谷县城。然后再转车去了“表哥”所在的那个夹在大山沟里的“皮革厂”。他们是大清早就出发的,抵达时已是晏中午。
“表哥”正捧着一只洋铁碗扒拉最后几口饭呢,看见这么一大帮子稀客临门,调做一般人——哪怕是脑子再迟钝不过的——恐怕也会马上将手中的饭碗丢下,招待客人唯恐不及。这应该是最起码的客貌、礼数。人家路远迢迢,一路风尘……可他呢,就是自顾自迟迟不肯丢下手中的那只饭碗,他怕浪费了剩下的那几口粮食。文曲的大姐采莲忍无可忍,终于忍不住发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