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3看书网 > 重生三国 > 第三百四十四章 人各有志

第三百四十四章 人各有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首先,刘备在危难之际帮助过他。这是人家的好,必然得记住。再说他是卢植的弟子,齐周的师兄,有这些关系在,无论如何得涌泉相报。

至于为什么选择给刘备一个太守的位置,朱广有自己的考虑。刘玄德绝对不是一个甘愿久居人下之人,这就算没有那么些过往,仅从预知历史便可以得知。所以,就不便让他进入自己的核心决策层,因为他早晚是要走的。

自然也不方便让他带兵,别的不说,刘备还是极具个人魅力的,很能笼络人心。我要是交支军队到你手上,到时候你一走,连人马带装备都得给我拐跑。

想来想去,让他作太守是最合适的。一来太守不掌兵,二来刘备本身也确实有行政的能力。

总之,朱广既然开了这个口,就知道刘备必来。

汉,光熹三年,年末。

邺城里,朱广忙得不开交。内政方面,年底了,各郡方方面面的事务汇总报告,他大多数时间都埋头在竹简堆里。总的来说,虽经历了袁军北犯,但情况还是比去年又有所好转。自黄巾乱后,河北正在逐步恢复之中。军务方面,一战下来,俘虏的袁军和黑山军数以万计,收编遣散是项大工程。还有北面传来消息,公孙瓒蠢蠢欲动,利用他在幽州的影响力拉拢本地的豪强士族,似乎想要扳回一城。

但是幽州刺史田畴田子泰少见地以自信的口吻给朱广报告说,将军击退袁绍,幽州这些头面人物这下只怕要掂量掂量,站错了队伍可不是闹着玩的。

总而言之一句话,冀州,虽然经历多年战乱,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人口多达五六百万的河北乐土,但朱广在拨乱反正。

“我去!”左将军府里,朱广批完一份公文后,想活动活动筋骨,竟发现肩膀都酸了。而面前的案桌上,竹简仍旧堆得让他只露出个脑袋。

在他下首办公的贾文和一听就笑了:“主公,要不想留到来年,还是赶紧看,赶紧批。”

朱广苦着一张脸,突然张望起来,问道:“士安呢?上午他来打了个招呼之后就再没见他。”

“呵呵,士安主公还不清楚么?他是最怕这些案牍之事,早不知跑哪去了。”说完这句,见朱广只是摇头苦笑而已。他又道“主公,这话我当着士安的面也说过。他是骑都尉,位在主公之下而已,总这么散慢不成体统。”

朱广似乎倒不怎么在意,轻笑道:“他就是这么个人,以前作范阳丞时没少受韩文节的念叨,可依然如故,由他去吧。”

贾诩见他如此表态,笑笑,没再说什么。

其实,朱三对齐士安的定位有新的想法。诚然,齐周也算颇有些谋略,是个遇事可以商量的人。但朱广更看重他的一个爱好,木工。由他提出想法,齐周亲自动手制作的巨型抛石机,北征公孙,南拒袁绍都发挥了巨大的威力。所以朱三想着,反正他也不喜欢安坐办公,或许可以考虑往,比如“技术官”这个方向发展?

此时,一名掾属快步进来,手里拿着个信袋,上前道:“主公,有故人来信。”

朱广接过时问道:“嗯?哪位故人?”

“刘玄德。”

一听是他,信还没看,朱广就对贾文和道:“十有***,玄德兄是不来了。”

这在情理之中,要来直接就来了,何必写信?

拆开信来一看,刘备这封信倒写得洋洋洒洒,跟他往日沉默寡言的风格大相庭径。先是对朱广的盛情相邀表示了感谢,又回忆了当初一起并肩作战之情义,末了才表示因有变故,因此无法来河北。

而这个变故,却让朱广有些始料未及。

贾文和见他握信沉思,问道:“主公,玄德为何不来?”

朱广起身到他案前,将信一放:“他要去扬州。”

这让贾诩都有些摸不着头脑,刘备本在河南作县长,怎么一竿子支到扬州去了?

等看完了信,他才明白其中缘故。原来,朝廷委派了一员大臣出镇扬州作州牧,而这位新任扬州牧推荐了刘备作骑都尉,随他一道去扬州。

而出任扬州牧的,正是朱广刚才还提到的,他的老上司,原范阳县令韩馥韩文节。

放下信,贾文和沉吟道:“按说这扬州牧不设便罢,一旦设立,没人比孙文台更合适。袁本初怎么就选了韩文节?韩文节又怎么拉上了刘玄备?这……”

朱广却能猜出个大概:“韩馥本就是袁氏故吏,袁绍用他,也符合一贯任人唯亲的风格。至于韩馥推荐刘玄德作骑都尉,应该是之前他二人曾作为朝廷使者一同来河北,互相之间有些交集和了解。韩文节出镇扬州,要应付的局面很复杂,他没有自己的班底,刘关张三人正能解他燃眉之急。”

贾诩频频点头:“这也就很好理解了。刘玄德是胸怀大志的人,他明白到河北来,太守虽然显要,但终究是寄人篱下。不若跟韩馥去扬州,机遇总会有的。”

朱广的心思已经不在刘备身上。你混得不好,我尽我所能拉你一把。既然你有更好的去处,那我乐见其成。

反倒是,韩馥出镇扬州,接下来会是个怎么局面?

现在扬州这块地盘上,现在盘踞着孙坚,陶谦,刘备这三条强龙。至于韩馥,虽说是扬州牧,可不是朱广小看他的老长官,韩文节是个老好人,若说和平时期,他作这个州牧,司仪行政,劝课农桑,绝对能够称职。可以眼下这个局势,他只怕没有安生日子可过了。

当他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时,贾诩分析道:“扬州牧本该是孙文台的,袁绍宁愿用韩馥也不用他,想必孙将军心里头是有想法的。至于陶谦,他是扬州本地人,徐州旧地让袁公路祸害得不轻,他恐怕也不愿意回去了吧?”

朱广笑道:“那扬州可就热闹了。孙文台是实力派,手里有兵,自己有名,且能征惯战;陶谦应该也能得到地方上部分豪强士族的支持,且他对袁绍的态度应该已经有了一个转变,对待袁绍委派来的韩馥,他不会屈服。”

贾诩忽然提出一个想法:“主公,在下想,有没有可能,孙坚陶谦两家联手?”

朱广“啧”一声:“先生你何必把话让给我说?”

贾诩也没有否认,吸了口气,笑道:“韩文节这个扬州牧不但坐不安稳,只怕也坐不久。倒是刘玄德,何苦跟着白跑一趟?”

“白跑也未必。”朱广却有不同意见。“玄德这个人,能屈能伸。他只不过是这几年走背运而已。一旦有机会,他必定能够抓住,关键是要处在一个合适的环境里。去扬州,虽然不可能帮助韩馥立足,但我相信他应该能够有所作为。所以,他不来河北,我太能理解了。”

有些话,朱广不便明说。

有时候他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替刘备想过,北方他肯定是没机会了,中原有袁绍,也没他什么事。江南则更不用说,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还是孙氏能够起来。所以,几乎和原来的历史一样,刘备想要有所发展,只能往西。

只是,历史因为自己的到来应该改变。大耳哥还会不会到荆州?还能不能遇到诸葛亮?还有没有隆中对?

这几乎是每个穿越者都要面对的情况,初期,你预知历史,可以为所欲为。但是,当你改变了一件事情之后,与之相关联的许多事情都随之改变,到时你就没有预判历史这个优势了。

“哦,对了。”贾诩突然一句把朱广从沉思中拉了回来。“主公,审正南已经不吃不喝两天了。看来,是一心求死。”

提起这事朱广就蛋疼。之前,但凡俘虏的文官武将,只要他亲自出马说服一番,几乎没有不从的。独独这个审配真真叫油盐不进。朱广本人亲自见了他两回,不说掏心窝子,至少也是开诚布公地和他谈,可说什么都没用,人家就一句话,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爱咋咋地!说得朱广火起,也真想给他点颜色看看。但一个人死都不怕,他还怕什么?

“先生你怎么看?这人肯定是杀不得的。”

“自然,审正南若因不屈被杀,一则反倒成全了他的节义,二来也恐失河北士人之望。”

“但他绝食以明志,要再饿两天也不是办法。”朱广思之再三,索性道“要不然放了他。”贾诩随即问道:“放了?放回……?”“自然不可能放他回许都,他是本郡阴安县人,让他回去跟家人团聚吧。告诉阴安官员,他的活动范围就在县城之内,一步也不许出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