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六月,朝廷提升吕大器进京任职,他见朝政日非,天下纷乱,极力推辞。他向皇上提出的辞职理由竟是“本人嗜酒好色贪财,不堪重用”。直到第二年三月,朝廷一再催促,他才勉强到任。不久即改任南京兵部右侍郎兼管礼部事。
崇祯十七年四月,北都陷落的消息传到江南,南京大臣商议拥立新君,吕大器支持钱谦益,周镳,雷演祚的意见,力挺潞王,与张慎言,姜曰广一道修书史可法,言福王朱由崧有“七不可立”。
但大太监韩赞周受凤阳总督马士英的委托,在朝堂召集群臣拥立福王,掌管着兵部,礼部两方大印的吕大器故意姗姗来迟,并拒绝在效忠福王的誓词上签字盖印。
因有马士英和江北四将的军队支持,福王朱由崧最终还是当上了皇帝。于是马士英,刘孔昭,韩赞周,李沾等“拥福派”获得了朱由崧的信任,而吕大器则转任吏部左侍郎,显然没有得到重用和提升。
定策问题是东林党人的弱点和软肋。
由于定策问题,吕大器等东林党人处于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虽然弘光帝朱由崧待人谦和,从未出言责难,但东林党人立身朝堂,却再也难以做到坦然自若,理直气壮了。吕大器恨透了“搅屎棍”马士英,但犹如哑巴吃黄连,却有苦说不出。
有马士英在背后撑腰,四品小官李沾也神气起来,他不满意吏部尚书张慎言起用人事干部王重,竟迁怒于吕大器,多次找碴子欺辱,这让性格暴烈的吕大器肚皮都快气爆了。
如今,吕大器眼见这伙奸邪小人挤走了史可法,挤走了张慎言,挤走了路振飞,现在又举荐阉党分子阮大铖,看来逆案中人一个个都将被起用,东林党人快没有活路了。
忍气吞声多日的吕大器终于忍无可忍,他干脆孤注一掷豁出去了,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奋笔疾书,写出一篇义正辞严,火药味十足的奏疏,呈送给弘光帝。
这篇奏疏的名字叫做《劾马士英卖官鬻爵疏》,内容那是相当的给力:
“近年来温体仁,周延儒把持朝政,造成国家如此危难的局面,幸有陛下您临危受命,中兴大明,一时豪杰云集,人人振奋,不料马士英浊乱朝政,颠倒黑白,竟然祸害国家。马士英不就是当年挪用公款,贪赃行贿被定罪充军的宣府巡抚吗?后来是谁不长眼起用他当上了凤阳总督呢?《逆案》一书,是先帝钦定的,而马士英竟悍然不顾,硬要掀翻,他眼里哪有先帝,更别说陛下了!
“请问马士英有何功劳?竟敢私离汛地,拥兵入朝,入阁拜相,封妻荫子。他的儿子乳臭未干,就堂而皇之授任都督,他的亲信田仰从没带兵打过仗,却派往淮扬担任巡抚,独当一面,他的亲戚杨文骢,越其杰也都是先帝年代的罪臣,今天都攀援马士英的关系走上了领导岗位。马士英卖官鬻爵,结党营私,到了何等猖狂的地步啊!”
弘光帝朱由崧看过奏疏,并没有动怒,他对吕大器本无好感,因此只说了声“朕知道了,希望众大臣和衷共济,体察朕心”,就没了下文。
可马士英得知了《劾马士英卖官鬻爵疏》的内容,却惊出一身冷汗,因为吕大器揭发的种种不法行为,都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无法抵赖。
这篇奏疏算是戳到了马士英的痛处,马士英远远望见吕大器,就气得直喘粗气。吕大器,算你狠,一旦让我抓住机会,绝不轻饶你!
可马士英的气还没喘匀和,一件让他更加吃惊的事情发生了。吏部左侍郎吕大器只是个小角色,一个比吕大器更加凶猛的重量级人物登场了。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个人尚在千里之外的绍兴,很多人都已经嗅到了强烈刺鼻的火药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