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3看书网 > 李娜微讲堂 > 古人为什么要改姓?

古人为什么要改姓?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俗语说:“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但凡为人处事光明磊落的人都不屑于隐瞒自己的姓名。尤其是姓,那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怎么能随便改呢?但事情总有例外,历史上改姓的情况的确有,而且原因很多:有自愿的,有被迫的,有荣耀的,也有悲哀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几种比较常见的改姓情况。

第一种因为避祸而改姓。现代法治社会强调“一人做事一人当”,谁犯法谁服罪,可在封建时代刑罚非常严酷,有一种制度叫做“连坐”。就是说你犯了罪,你们家亲戚、邻居乃至朋友都得跟着受罚。一旦龙颜大怒,甚至会被满门抄斩,夷三代、灭九族。所以,俗语说的“坐不改姓”,不是说做事情不改姓,更不是说坐下来不改姓,而是说就算要受“连坐”之苦,我也不改姓。可并非所有的人都有这样不怕死的胆量,很多人为了自保,就将改姓作为求生之路。比如《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因言获罪,他的两个儿子害怕受到牵连就改名换姓移居他乡。哥哥取“司马”的“马”字,加上两点,改姓“冯”;弟弟呢,取“司”字,加一竖,姓了“同”。千百年来,他们的姓氏虽然不同,但血缘是相通的。所以民间有一种说法叫“冯、同不亲”,就是姓冯的和姓同的不能结亲家。另一个因避祸而改姓的例子就是方孝孺的后人。明成祖朱棣篡了他侄子惠文帝的皇位,杀进南京城之前,他的谋臣姚广孝就劝他:“千万不可杀惠文帝的重臣方孝孺,否则天下读书种子就灭绝了。”朱棣开始对方孝孺十分客气,请他起草登基诏书, 可方孝孺只写了四个字:“燕贼篡位”,并且是又哭又骂。朱棣一怒之下将方孝孺五马分尸,并下令灭十族,就是九族再加上他的学生。在中国历史上,方孝孺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灭了十族的人,遇难人数高达 人。

个别侥幸逃生的方氏族人就改姓了“施”,这个姓改得别有深意啊,你把“施”字拆开就是“方人也”三个字,这是改姓而不忘本。

第二种改姓的情况就是皇帝给你赐了姓,那是无上荣耀啊,自然得欢欢喜喜改过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代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他是回族人,本名叫马三保,因为跟随明成祖朱棣争夺皇位有功,所以皇帝就赐姓“郑”。

您可能要问了,为什么赐姓“郑”而不是“朱”呢?一来,郑和是个太监,颁赐国姓不太合适;二来,他是在郑村坝战役中立下的大功,所以就赐姓“郑”。再比如说明朝末年的大将郑成功,原名叫郑森,因为抗清有功,被赐姓“朱”,赐名“成功”,所以郑成功应该叫“朱成功”。“郑成功”

是清朝招讨他的称呼,人家自己签名的logo 一直都是“朱成功”。

改姓的第三种情况是为了避讳。比如清朝的雍正皇帝为了表明对儒学的尊崇,就下令说:凡是姓丘的人都犯了孔子的名讳,孔子名丘嘛,所以必须改姓。怎么改呢?加个耳朵旁吧,就成了带个耳朵的“邱”。还有天上的嫦娥原本叫做姮娥,为了避汉文帝刘恒的讳,改姓“嫦”了。

除了这三种情况之外,还有少数民族改汉姓的,因为过继、收养改姓的,因为嫁人或入赘改姓的,实在太多了。了解古人改姓的缘由,不仅可以对姓氏有更多的认识,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