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认真说起来,李登才已经很久没向他们提过要求了。
最后还是李老爷拍板,“母亲不如到钱塘去住一段时间,也好打听那姑娘的人品相貌之类的,然后看了三子的反应再做打算。”
李老太太想想也是,如今李家和苏家的人还没从京城回来,他们说这些还都为时过早了,“既如此,我们就先到钱塘那儿去住一段时间。到时看情况再定。”
李家的两个兄弟对视一眼,都没有说话,当初打探李苏两家情况的就是他们,所以他们对李苏两家的情况比对老太太们更加熟悉。
李苏两家的那两个姑娘虽然从小读书识字,但还要干农活,有时更是要出外摆摊,两兄弟就不是很情愿弟弟娶这样的弟妹。
最了解孩子的莫过于母亲,所以李太太一看就看出了两个儿子神色间的微微不赞同,留了心,等出了老太太的院子,就将两个儿子叫到跟前。
李老爷正疑惑,就听妻子问道:“我问你们,你们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们?”
两个儿子对视一眼,只好无奈的将自己打探到的说了,道:“他们家境艰难,倒也情有可原,但弟弟金贵,给他娶这样的妻子……而且他若是一时喜欢呢,到时若是不喜欢了,岂不是害了人家的姑娘?”
李老爷和李太太对视一眼,就仔细的问他李家和苏家平时的生活常态。
两人要打听,总不可能只打听外头人的传说,自然要留意他们平时干了什么,怎么干的,只有从这些小事上才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
两个人的岁数都是过了而立和即将过而立,在官场上也混了好几年,自然知道这些弯弯道道,所以打听的很到位。
李老爷就满意的摸摸胡子,点头道:“若果真如此,这门亲事倒是值得一结。”
李太太也满意的点头,见两个儿子不解,就解释道:“你们只看到他家贫苦,以为就算是读书识字,也养成一副小家子气,看不上眼,哪里看到她们的勤劳?”
李老爷点头,“她们小小年纪就知道主动帮家人干活,之后也毫无怨言,可见是个识大体,懂轻重,又重亲情的;这是其一,其二,我们这样的人家又无心争个甲乙丙丁,所以选儿媳最要紧的还是看品性,品性好,才能将孩子教好,你现在看着我们家不错,可在官场上混着,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落下来了,到那时,没了华服美婢,你们只怕连穿衣吃饭都不会了……”
“最要紧的是这两个姑娘并不慕权势富贵,这样的人就是到了我们家也不会显得小家子气。”李太太听两个儿子说两个姑娘的教育也是李石主抓,心里就满意了八分,毕竟,一个能教出两个进士,自己也成为秀才的家长你能差到哪里去?
不可否认,当时李太太还是微微介意木兰的。
木兰在外头的名声一向彪悍,在鸣凤村,他们之所以能这样安然无恙,全年没多少麻烦事,全靠的是木兰那一身彪悍的箭术。
聪明的李老爷和李太太自然知道,心里也有些赞赏,但这样的儿媳妇放在他们家里就不是很乐意了。
所以听说是苏木兰的妹妹,李太太最为担心的就是这一个,好在苏木兰同样因为年纪小的问题,两个女孩的教育竟然也是李石在做,苏木兰不过教他们一些女红之类的东西。
李老爷和李太太与两个儿子不一样,他们考虑的更多些。
现在三个儿子看着还和睦,现在他们还在也还好,可他们若是都不在了呢?
老太太还在,他们还康健,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都能闹成那样,当初三子为什么慢慢地就变了性子?还不是老二媳妇心中介意,多说了几句?
他们还在的时候都这样,更别说他们不在的时候了。
可若是给三子娶一个厉害的媳妇回来,虽然可以保住三房的利益,但兄弟之间肯定有嫌隙,三子是个单纯直率的孩子,若是没有兄弟扶持,以后还不定怎么样呢。
而且,一个心思深沉的女子,他们也怕三子受委屈。
最重要的是,三个都是他们的孩子,他们自然希望他们的孩子都好。
可要是让三子退步,娶一个性子温婉一些的,他们又怕大儿媳和二儿媳亏待三房,三子也跟着受了委屈。
现在桃子的性格倒是不错,她和三子一样心思单纯,两个儿子也是调查过的,以后就算大儿媳和二儿媳在跟前说了什么,两人也会多站在三子夫妻那边想想,三子也不至于受委屈,最重要的是,桃子虽然单纯,但因为从小所生活的环境,心里还算有成算,定然不会叫人太过欺负。
而苏木兰不是吃亏的主儿,由此可见,她从小带大的孩子也不会是认怂。
李老爷和李太太对视一眼,心里都对这门亲事认真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