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白将军是之所以位列前茅,并非是因为他的势力最大,而是因为他是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在老百姓心目中有着高于官府,高于种族的地位。
据说这人是当年幽州都督罗艺的部下,燕云十八骑之首,为人耿直忠勇,虽然不满罗艺投敌的行为,但毕竟故主对他有救命之恩,因此生死相随。
贞观元年,罗艺抛弃妻子儿女,带领数百名骑兵逃奔突厥,在经过乌氏驿站时,跟随的人逐渐逃散,其左右斩杀罗艺,把他的首级送到了京师。
有人说,是这人杀了“刚愎不仁,勇攻战,善用槊。”的罗艺,为大唐除害;也有人说,这人在罗艺被杀后,便开始浪荡草原,成为了一位独行侠。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罗艺手下有这样一员大将,却从没人知道他的名姓,或许是这人根本就不是罗艺部下,不过是老百姓们捕风捉影的猜测,但无论如何,的确有这样一位白袍将军存在。
无论是在幽州,还是在草原,白将军都来去如风,所到之处,行侠仗义,除恶扬善。他会杀中原淫恶之人,也会保护突厥弱小之民,他会惩治唐军中的败类,也会斩杀犯边的突厥大将。
鉴于此,对于他是突厥人还是汉人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就如他的真面目一般,始终是个迷,但是老百姓不管这些,他们只是知道哪里有不平,哪里就会有一位白袍加身,青巾蒙面的侠客。
由于大唐连年边患,使得周围的百姓不堪其苦,对于官府的好感也并不如何强烈,反而是对于这位白将军,老百姓给予了深深的厚爱。
甚至有传言说,在百姓有大冤屈时,只要在草原高处,竖立起一个“冤”字大旗,那白将军自会从天而降,对其予以帮助,对于这点,李承训认为那是有些过了,应该是百姓爱戴此人,便把他神化了。
有这样一位英雄人物驰骋于大唐边疆,对于唐庭和突厥王庭都是一件极其尴尬的事情,因为他不属于任何一边,却又似乎在与任何一边作对。
因此,两边的朝廷都曾想过要收纳此人为己用,并开出了丰厚的条件,却是根本没有用处。于是,他们便都开始擒拿通缉他,当然也是没有成效。
李承训现在无计可施,便搬出此人,企图鱼目混珠,并以为缓兵之计,毕竟白将军射杀突厥马贼的可能性是大大存在的,因为红刀头的恶名在外,白将军曾不止一次的教训过他们。
果然,耶律风犹豫了,他在推算白将军挑起这事端的可能性,而那曼特勒则是浑身一震,同时眼光四处瞄看,显然他是害怕了。
“我耶律家行事光明正大,没有对不起任何人,白将军又怎么会对我们动手?你不要再这里混淆视听。”耶律风感觉局势似乎要不受掌控了,若真是这白将军所为,那即便是他,也不得不顾忌了。
“当然,耶律家口碑在外,但红刀头名声恶劣,你耶律家竟然与红刀头坐在一处谈判,白将军自然看不顺眼,过来提醒一下你,也未尝不可。”李承训见二人神色,已知他的话有了作用,自然步步进逼。
“耶律公子,”此时那翻译插话了道:“我们那曼将军同意了,只要你送给我们一千两黄金,我们立刻从这里离开。而公子之前答应送我们的礼物,以及公子所需之马匹等物,待他日耶律家商队入大漠再交易也不迟。”
很明显,那曼特勒选择了宁可信其有,见好就收的策略,拿了金子赶紧走人,若是那个白煞星真的前来,自己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李承训心中窃笑:这些突厥狗真是奸猾,此刻意识到危机,便想占了便宜立刻走人,只是不知耶律风如何应对?
“把一千两黄金给那曼先生抬过来!”耶律风吩咐身旁的武士道。
他耶律家不在乎这点儿金银,给突厥马帮的目的,一是为了做实大青山的归属,二是想尽快把这些人打发走,他可不想让老百姓都知道自己与突厥人做交易,那对他们耶律家声誉不好。
耶律家的武士搬来一箱黄金放到那曼特勒面前,脸上无不带着鄙夷的神色。
那曼特勒眼中直冒金花,哪里理会旁人的脸色,他忙令人点收整齐,然后以突厥礼表示对耶律风的感谢,而后便带上金子,后队变前队向山下开拔。
谁知这浩浩荡荡的队伍刚刚启动,便有数支箭羽连珠射来,全都钉在那箱黄金之上,而搬抬宝箱的那名马贼则是连连惨呼,他的右手掌被一只箭羽穿透,那宝箱自然轰然坠地。
耶律风反应最快,一转头便锁定那箭只的来源,是在其身后十来米距离远的树林中。
李承训也举目望去,见到一人,其一袭白衣,青巾蒙面,手持一柄古铜色的弯弓,正潇洒地站在一株粗大的树干上,他心下骤然一喜,“是白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