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话的意思是:和尚是有学问而堪为僧师的僧人,在古印度曾有博士之称。原音译应为邬波驮耶。但在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过程中,先传入古西域诸国,依当地语称和尚,从而讹传至今。
和尚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著名僧人的尊称,如东晋时代的名僧佛图澄号大和尚;唐代东渡日本传教的佛学大师鉴真称“唐大和尚”等。著名僧人鸠摩罗什还曾把和尚译为“力生”,即和尚具有为僧人之师的能力,能够教导弟子成就佛教的道业。佛教认为,少年僧人一定要跟从“和尚”修行,称为弟子;而和尚要为弟子受戒并亲授经文。
一般的,中国人当然已经习惯了和尚的日常用法。所以又有“花和尚”、“野和尚”、“小和尚”等说法,虽然在正规的佛教意义上都不能这么用。
阉梨。阇梨的含义与和尚相近,它也是梵文的音译,原意为教授、轨范正行等,即熟悉佛教徒的行为准则,能纠正弟子行为的一类僧人。阉梨在僧人集体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僧人的出家、受戒、传授戒律礼仪、讲授经文等佛事都要有阉梨参加。阇梨与和尚的区别在于和尚的资历比阇梨深。据佛书《翻译名义集》讲,和尚要有10年以上受戒的经历,而阇梨只要有5年以上的受戒经历就可以了。
头陀。这也是一个为中国人所熟悉的僧人称谓。和上面一些称呼一样,这也是一个佛教特有的外来语。它的原意是抖擞、弃除、浣洗等。正宗的“头陀”要抛弃一切物质生活的拖累,没有住所,云游天下,修苦行,以乞食为生。所以也称头陀为“苦行僧”或“行者”。
佛教对头陀的起居饮食作出了严格的规定,规定共12条,称为12头陀行。这些规定在今天看起来极其残酷:在阿兰若处(住处远离世人);常行乞食;次弟乞食;受一食法(一日一食);节量食;中后不得饮浆;着弊衲衣(世人遗弃的褴褛衣服);但三衣(只穿佛教规定僧人穿着的三种衣服);冢间住;树下止;露地坐;但坐不卧。
释子。也称“释氏”。中国僧人的自称,表示着中国僧人理解的自我的姓氏。在魏晋时代,僧人出家后多跟随自己师父的姓,比如名僧竺道生等。东晋时名僧道安则认为出家人最尊贵的共同的师父是释迦牟尼,所以僧人应该一律姓“释”。
因此,中国僧人出家后,就舍弃了原来的姓名,由师傅为他起一个名字,也就是法号。如道安、玄奘、惠能等,姓则统一姓“释”,所以也可称为“释道安”、“释玄奘”、“释惠能”。僧人在出家前的姓名一般不再提及。
此外,在中国僧人的名称中,还有大德、长老、导师、祖师、法师、上座等等,这些一般是根据僧人的资历、地位给予的尊称。投身佛门有步骤
《红楼梦》中的一首曲子曾受到贾宝玉、薛宝钗的一致推崇。“漫韫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这首曲子描写的是鲁智深打死“镇关西”后,被迫出家避罪的心情。曲文的确绝妙,而且曲折表现了“出家”这一成为僧人的第一台阶。
一个人要出家,首先要舍弃父母妻子间的亲情,抛弃自己的家庭生活;并要断除对人世间财富、**、饮食、名利、爱情等一切**的追求,也就是要做到“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佛教对于出家是有着严格规定的。根据明末清初僧人读体所著《毗尼止持会集》一书的记载,佛教出家人,除了信奉佛教、真心愿意归依佛门之外,还有不少“硬条件”。
首先,出家人必须是一个能够自主的自由人。比如为人子女的,出家前要得到父母的同意;身有官职的要辞去官职;身为奴仆的要解除主仆契约;已结婚的,要解除婚姻关系;如果信奉过其他宗教,要坚决破除,断绝一切来往等。总之,在出家前要摆脱尘世生活的一切拖累,所谓的“跳出红尘”。
要出家也得接受“健康检查”。患有恶疾的人被认为没有出家的资格。而佛教更加忌讳的是“黄门”(阉人)。男性(女性)性征不全的人被视为身体不净,是不允许出家的。犯过重罪的人同样不被佛门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