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如果新教皇同意设立中国的“宗座代牧区”,作为西来之人在大清权威最高的人,汤若望自然当仁不让!所以,今天的“提前礼拜”尽管没有通知其他教士和教民,却照样做的有板有眼、一丝不苟!
“司铎大人,堂外有贵客……”
就在汤若望借着独自一人虔诚祷告的机会,来梳理一番脑海中的传教大业思路的时候,身后响起了再也熟悉不过的声音。
“不是说过了吗?今日不是礼拜之日,老父我自己坐坛修为,谁也不见!”
自称“老父”的汤若望虽然秉持“不嗔不怒”的教义,没有责骂来人,语调之中却多有不悦。入华以来,汤若望明智的接过了利玛窦的衣钵,将天主教义中许多仪式的名称都换做了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说法,例如把“祈祷”改作“坐坛”、“修为”,把“弥撒”改作“礼拜”,等等。
“义父,此人您不得不见啊,义子也只能打扰您向我主祈祷了。万能的主啊,请原谅彼得的冒犯吧!”自称“彼得”的人也跪在汤若望一旁,十分虔诚而专业的祷告起来。
一直等着身旁的所谓“义子”做完自己的祈祷,汤若望这才起身问道:
“来人是谁?”
“义父,来人是大清和硕襄亲王和他的福晋!”彼得也站起身来,恭敬回答。
“啊!你不早说,快快请进来!为父随后就在门口迎候!”一听来人是博穆博果尔夫妻二人,汤若望急忙将自己的“闭关修炼”一事仍在脑后!
“是!”
看着彼得恭敬而利索地走出礼拜堂,汤若望这才回身冲着圣像画了一个十字架,幽幽说道:“主啊。您的福音是如此灵验,您看到彼得的变化了吗?”
原来,彼得只是一个教名,此人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之人,本命潘尽孝,是一个满洲旗人和辽东汉妇所生的私生子。五年以前,他在街里街坊之间整日介惹是生非,可以说无恶不作。甚至有一段时间,这个私生子还多次上门来骚扰南堂的传教工作,甚至一度打伤了许多教民。汤若望一怒之下。将其告到了官府。彻查下来,一连串发现了此人的种种劣迹,甚至有命案在身,加上“汤玛法”的裙带背景。顺天府竟然判定此人斩立决!
这一下反而让汤若望大吃一惊。作为一名教士。他原本只是想将这个地痞流氓收拾收拾、给他点教训就好了。谁曾想却要因为自己的诉讼取了此人的性命!聪明的汤若望灵机一动,急忙上书福临,说此人本性不差。只是游手好闲而已。希望朝廷让他跟随自己做个仆人,也好点化与他,以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奇效,正好也看看天主福音的种种奇妙!
于是,顺理成章,潘尽孝死里逃生,还真的痛改前非,成了虔诚的教徒,并心照不宣、有实无名的做了汤若望的“义子”,每日侍奉天主、伺候义父,简直是换了一个人一般。就连皇帝福临数次来这南堂,都对天主的巨大功效赞不绝口,并且对潘尽孝此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也就是这“浓厚的兴趣”,汤若望总是认为终有一日,会给大清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
[1] 天主教把从修士、修生、执事晋升到神父的这一个过程,叫做“晋铎”。神父,在天主教内,也叫做司铎,所以晋铎的意思是:晋升司铎品级 。它相呼应的,还有一个词:“晋牧”。“晋牧”是指从神父晋升为主教的过程或仪式。在天主教中,主教是一个教区的牧者,他有牧杖和权戒,代表着他为天主牧放羊群的职责。所以,晋牧的意思是:晋升牧职(主教)
[2] 耶稣会是成立相对较晚的一个天主教修会。1534年由罗耀拉在巴黎大学创立,1540年经教皇保罗三世批准。该会不再奉行中世纪宗教生活的许多规矩,如必须苦修和斋戒、穿统一制服等,而主张军队式的机动灵活,并知所变通。其组织特色是中央集权,在发最后的誓愿之前需经过多年的考验,并对教皇绝对忠诚。耶稣会会士主要从事传教、教育,并组成传教团,积极宣传反宗教改革,1556年罗耀拉去世后,其势力已遍布全世界。其在事业上的成功和过于拥护教皇使他们在宗教和政治上的敌人更怀敌意。1773在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压力下教皇克雷芒十四世不得不废除该会,但在1814年由教皇庇护七世恢复。此后耶稣会成为最大的男修会。
[3] 笔者弘毅花了一个下午四个小时的时间也没有查阅到顺治十二年耶稣会、方济各会和多明我会在华教室住院和教堂的原始数据,只能依据康熙三年和康熙四十年的有关数据做一个尽量合乎逻辑的推断。康熙三年(1664年),耶稣会住院前后有38所,耶稣会士前后来华人数达82人,全国的教堂已经有156座,全国天主教徒达245000人之多【参阅孙尚扬钟明旦《1840年前的中国基督教》,学苑出版社,2004年第328页。】而到了康熙四十年,据徐宗泽著《中国天主教传教士概论》载,中国已有耶稣会教士住院70所,教堂214所。而方济各会和多明我会的相关数字分别是22和24,8和6。可见差距巨大,也足见在中国,与高层当政者搞好关系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诚如方济各会和多明我会那般一味只懂得走底层路线的做法,是难有大的成就的!看来自古使然!!【呜呜……】
[6] 宗座代牧区(简称代牧区)是天主教会的一种教务管辖机构,设立于尚不足以达到成立教区资格的传教地区。其本质上是临时的,虽然有可能持续一个世纪甚至更久。它的最主要目的是培养足够数量的天主教徒,以能成立一个正式的教区。
[7]安文思(gabrielmagalhaes,1609年-1677年5月6日),葡萄牙耶稣会传教士,原名加布里埃尔?德?麦哲伦,为费迪南德?麦哲伦后裔。安文思1640年前往中国传教,长期与利类思合作,初期在成都建立教堂,后为张献忠服务。张献忠败亡后被豪格虏往北京。豪格死后,利类思和安文思被释放,建立了北京东堂。1677年,安文斯病逝于北京,葬于滕公栅栏墓地。在华期间,安文思以善于制造机械而闻名,先后曾为张献忠和清朝政府制造过许多仪器,康熙帝称赞其“营造器具有孚上意,其后管理所造之物无不竭力。”安文思还曾在1668年以葡萄牙文写成《中国的十二特点》一文称颂中国,后以《中国新志》为名刊行于巴黎。(未完待续。。)